《2035去台灣》爆紅成統戰「神曲」 是中共對窮台論的另類回應?

撰文:袁湘仁
出版:更新:

近日抖音(TikTok)神曲《2035去台灣》在網路走紅,短短4分14秒的歌曲,描繪了大陸民眾在2035年乘坐動車赴台灣遊覽風光的期許與想像。該曲延伸出來的話題還上11月10日大陸國台辦記者會,發言人朱鳳蓮稱以前聽過另一首網路歌曲《坐上高鐵去台北》,她認為兩首歌曲反映了兩岸民眾的美好願望,「我相信,這個願望是一定會實現的」。

而話題傳至台灣之後,親綠輿論批評歌曲「爛到笑」、「太天真」,日前被國台辦點名為「台獨頑固分子」的台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做出回應,稱「中國透過洗腦、網路新科技侵擾他國,但它逼得越近,台灣應對的力道就越強」。

一首以「統一台灣」為背景的網路歌曲,無論正面或負面同時在兩岸成為熱議的話題,確實反映出台海情勢緊張嚴峻的現實,大陸和台灣兩地群眾的情緒從而具體而微到了《2035去台灣》。事實上,在1990年代,關於兩岸前景的討論,還曾出現過不同的整合理論;但是當兩岸情勢和世界格局翻轉變化至今,「和平統一」與「武力統一」成為了眼前的兩大話語,此外還出現了對台實施經濟制裁、利用經濟施壓台灣的「窮台論」。

在「武統論」盛行於大陸網路輿論場之際,「窮台論」的產生,來自大陸民間對於官方「惠台」政策的不滿與反彈,認為過往的「惠台」政策反而令兩岸民心越走越遠。特別是前段時間《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十年大限」的論爭,以及大陸官方先後暫停台灣菠蘿、豬肉製品、蓮霧、釋迦輸入,都令「窮台論」的聲浪甚囂塵上。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圖)11月10日回應《2035去台灣》在網上走紅的話題,表示「希望兩岸應通盡通,更方便地往來交流,多看兩岸美景,多品兩岸美食」。(中央社)

《2035去台灣》歌曲的走紅,一方面體現大陸社會對於統一台灣的集體決心與信心,深信統一的腳步聲已越來越近,對於民進黨政府「親美反中」的舉措越發不耐。但另一方面,也從客觀背景的側面透露,北京對於解決台灣問題的全局性與整體性視野。

《2035去台灣》首句歌詞「坐上那動車去台灣,就在那2035年」的鋪陳,並不是創作者憑空想像,而是奠基於大陸國務院今(2021)年2月24日公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內容即點明2035年之前將會建成直達台灣的高鐵線路(見下圖)。而這份《綱要》的出台,本身就是中共在「五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和「四個全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國家總體戰略佈局的環節之一。亦即台灣問題的解決、甚至是統一之後的治理規劃,可說是中共對於「第二個百年」的「新徵程」不可或缺的一環。

北京對台思維的整體性視野,也體現在近期大陸官方釋放出來的訊息。包括國台辦副主任劉軍川10月29日在第四屆「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研討會一席聚焦於「統一之後」的致詞,特別指出「台灣的財政收入儘可用於改善民生」;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11月10日的記者會上,進一步強調「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以及「台灣同胞的民生福祉會更好,發展空間會更大」等等。

近期北京關於未來「治台藍圖」的一系列談法,都說明了台灣問題的解決甚至是習近平提出的「台灣方案」,在中共眼中已是接下來「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強起來」全局發展的一部分。這一點,在新出爐的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更是表露無遺,涉及港澳台的部分雖然僅有160餘字,但置放在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成果的段落之中,便突顯台灣問題對於中共而言的具體定位。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於11月11日閉幕,《公報》提及台灣問題,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AP)

當然,「窮台論」想像的大行其道有其生成土壤,特別是北京對於打擊台獨不斷升級的警告與做法。但「窮台論」放在理解台灣問題的視域中卻過於單薄,忽略了北京將在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基礎上推動並完成統一的思路,以及內在着重於治理與追求人民「美好生活」的社會民生邏輯。

從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最後的宣示來看,中共首要任務在於以穩健步伐做好整體性的自身建設與實力積累。《2035去台灣》這首神曲的走紅,或許正是中共政治雄心滲透到社會民心的縮影,也是對「窮台論」、甚至是統一台灣圖景的另類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