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民調指「維持現狀」獲近半支持 但台民知道武統正升溫嗎?
台媒「ETtoday新聞雲」近日發布民調顯示,台灣民眾有49.6%贊成維持現狀,偏獨32.7%、偏統11.3%,這跟7月時由「政大選研中心」發布的民調、有55.7%支持維持現狀高度相近,不過,兩項民調與8月「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的26.4%維持現狀、46.6%支持台灣獨立,11.1%支持兩岸統一有所出入,至於為何有如此差異,或許仍待更深入的分析。
基本上,不論藍綠政治人物,「維持現狀」可說是人人琅琅上口的公約數;歷來各項民調中,也幾乎都是多數台灣人支持的方向。但最近台灣各家機構都發布統獨民調,除了顯示兩岸關係的重要性外,還有一些癥結點有待釐清。
首先,所謂「維持現狀」,指的究竟是什麼現狀?以統獨光譜來看,現狀無疑是法理現狀;從認同層面來看,現狀則是去中、反中的正在進行式;而就對外關係上,現狀則是「台灣非中國的一部分」;但是在戰爭與和平光譜上,現狀是一觸即發的台海危機,所以必須進一步釐清,現在是需要維持哪種現狀?
上面各種現狀的維持當中,對兩岸人民與軍隊來說,風險最大者,當屬戰爭一觸即發的現狀,換句話說,維持現狀的機會成本,其實也就是要不要上戰場的問題。可惜的是,這幾份民調並未觸及機會成本的問題,近期僅在8月10日由台灣制憲基金會公布的民調中,顯示有64.3%受訪者願意在中共攻台時上戰場,但該民調在議題設計上是擺在東京奧運、正名制憲、對美日建交、美日協防台灣之後,顯然有時效性跟鋪陳性,受訪者還可能面臨道德壓力而不得不強硬表態,例如回答「一定會」上戰場的有36%、但表示「應該會」的也高達28.3%。
中國大陸沒有民調,難以得知民眾願上戰場犧牲生命換取武力統一台灣的比例,但台灣有類似的民調,顯示出民眾自我矛盾之處。
例如,「ETtoday新聞雲」2020年10月的民調指出,若兩岸爆發衝突,18至19歲族群中有96%願意上戰場,但同一批人卻有87%反對恢復徵兵制;美國杜克大學2020年12月發布的年度台灣國安調查(TNSS)則顯示,72%的民眾認為大多數台灣人在中共攻台時會反抗,但自己會反抗的比率加總只有36%。台灣人願意為兩岸開戰付出的比率,似乎必須區分集體跟個人的層次,還要考量當時情境。
在這種機會成本不清晰、且定義不明的格局下,台灣政治人物跟民調發布者所謂的「維持現狀」,就存在許多操作空間,例如不斷微幅挪移現狀的位置,但真正要付出血肉之軀時,就沒有了「現狀」在台灣長年所預設的和平性質,事實上,目前被民進黨政府包裹在民主自由生活模式下的兩岸現狀,其實是兩岸高度緊張的軍事對峙,這點卻是台灣民調所未能體現之處,一旦沒有釐清這個本質,那所有對現狀的高度滿意,都可能具有誤解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