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雙減」重創行業 過激整頓校外培訓變「黑惡」?|封面故事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一方面要求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要求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範,當中更有列明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
《香港01》推出「雙減」政策專題,探討其對中國教育造成的影響。熾盛的「補習班」文化會否在重拳監管下從此消失?家長與學生在未來將如何適應?

中國教育「雙減」定案 學科類培訓機構禁上市融資

《雙減意見》聲稱要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在一年內有效減輕、三年內成效顯著。與此同時,教育部發布通知,明確校外培訓學科類範圍,體育、藝術等按非學科類管理。各地要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進行審核把關,加強日常監管和監督檢查。

由於力前空前強勁,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雙減意見》就已引發環球股市震盪,至正式公布後更使在海內外上市的中國教育股一度暴跌,連帶其他中國概念股亦受波及。(點擊閱讀全文)

例如中國最大規模英語培訓公司新東方,其港股、美股股價先後「腰斬」。好未來亦如是,其在美股最高單日跌幅達70.47%,一度觸發熔斷。

「雙減政策」出台後,外界大多都將焦點落在新東方身上,該公司隨後亦有發出聲明,承認「預期該等措施將對與中國義務教育制度學科有關的校外輔導服務產生重大不利影響」。而對於有謠言指新東方為規避政策,將推出索價達21.98萬元的「公海集訓」,集團總裁俞敏洪立即辟謠澄清。(點擊閱讀全文)

中央要求從嚴治理校外培訓 多省「一把手」開會部署

另一方面,遼寧、河北、貴州、廣東、北京等多個省區市開始因應「雙減政策」部署任務。以廣東為例,早在《雙減意見》發布前,廣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就已召開會議,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馬興瑞皆有份出席,會議要求「全面規範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作為其中一個試點,廣州市教育局更聯合市公安局等部門組成聯合執法檢查組實地抽查校外培訓機構。

圖輯|廣東佛山一間小學試點推出學生暑期托管服務

+3

校外在線教育培訓仍火爆 秋季課程照常開辦未見退款潮

雖然《雙減意見》措辭嚴厲、措施嚴苛,但似乎暫時未有在社會層面上產生即時效用。有內地傳媒調查發現,校外在線教育培訓仍然正常開展,部分課程甚至已爆滿,亦未見有明顯的退款潮。多數受訪的培訓機構均稱有注意到新政策,但強調課程方面暫無變化,已購買課程仍能正常使用。

事實上,有專家意見認為,家長的需求過去若干年雖然是被校外培訓機構培養出來,乃至演變成為「剛需」。故此,在落實「雙減」政策時,必須面對並最大程度滿足家長對優質教育的追求,而不是無視,甚至否定,否則資本必然會想盡辦法去滿足。(點擊閱讀全文)

個人成就與應試能力掛鉤 補習班「成也考試敗也考試」

更何況,學生之所以追捧校外培訓,實際上與中國現今教育制度有密切關係。學生為獲得更好的應試能力,結果被校外培訓機構得以「利用」。應試能力在中國現今教育制度中佔據相當重要的地位,是補習班的根本存在意義。

在香港和台灣,「去補習班」是許多人共有的青春回憶,香港有補習班名師林溢欣被傳8500萬天價挖角、台灣亦有一條享譽國際的「補習街」。但極度市場化的補習教育催生天價「名師」的同時,也引發反思。(點擊閱讀全文)

圖輯|2021年全國高考拉開帷幕

+2

只是情況失控後,此種專門以應試為導向的校外培訓,就成為了學生的課外負擔、家庭的經濟負擔,甚至擾亂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人民日報海外版的評論認為,「雙減」政策」一時之間可能會引發一些家長的不理解甚至更大的焦慮,但久而久之後社會預期就會有所改變,被畸形教育市場激發的焦慮心態會得到緩解。(點擊閱讀全文)

校外培訓整頓潮下股市動盪 與掃黑除惡掛鉤過激嗎?

但有一點值得留意,自從「雙減」政策出台後,各地似乎正吹起一股矯枉過正的風氣,例如有消息稱廣東、湖北宣布將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納入「掃黃打非」、「掃黑除惡」的專項考核,惹來輿論熱議。中國民辦教育協會隨後急忙發出聲明,除了澄清上述消息的真確性外,亦強調校外培訓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堅決反對任何污名化、非法化的行為。

平心而論,校外培訓機構「無功勞都有苦勞」,雖然野蠻生長確有資本逐利的問題,但其亦有為社會貢獻數以千萬計的就業,過激整治方式顯然與「規範」的初衷相去甚遠,不宜「簡單粗暴」,莫要陷入「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