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美、兩岸及台港環環相扣 台灣前涉港官員:還算不上死局

撰文:楊家鑫
出版:更新:

2011年7月15日,台灣駐港機構從「中華旅行社」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然而,2021年7月底,台灣駐港辦最後一名駐派官員簽證將到期,在「一中承諾書」面前,只能返台。針對台駐港辦協商更名過程、官員歸零的影響等問題,多維新聞訪問了當時台灣陸委會第一線談判人員與官員。
訪問內容稍經編輯後轉載於《香港01》。

2011年7月20日,時任台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赴港主持駐港機構更名揭牌儀式,並親手取下用了45年的「中華旅行社」招牌。(Facebook@賴幸媛主委)

互為表裏 兩岸回暖帶動台港改善

馬英九時期,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兩岸大交流、大開放,雙方關係有顯着改善。台陸委會2010年成立「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簡稱「台港策進會」),港府也相應成立「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簡稱「港台協進會」),擔任類似台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的「官方白手套」角色。而首要推動的磋商就是「中華旅行社」更名與互設辦事處一事。

針對當時有哪些背景與助力促使「小兩會」平台出現,推動台港關係改善,並互設辦事處,當時參與第一線談判的台灣官員接受多維新聞訪問時指出,台港關係與兩岸互動是互為表裏,當時兩岸關係顯着和緩改善,也就帶動台港關係正面發展。而台港關係的突破,「個人猜測一定跟大陸有關,以港府官員的公務員心態,大陸沒有點頭或暗示,港府絕不敢做這個」。

前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辦公室主任施威全認為,換文不公開可能是因為雙方記錄文字有出入,但這並非雙方不一致,只是留下各自詮釋空間。(楊家鑫/多維新聞)

換文有共識 不公開因文字出入

關於蔡英文政府此前不斷痛批港府要求台灣駐派人員簽署「一中承諾書」是違反「2011年換文內容」,但又說內容「不能公開」。

對此,該名官員指出,不能公開的原因,台政府一定有其理由。但從2010年初開始,到2011年6月間達成協議,大家都是採取務實態度,要的是實質關係的改善跟便利,同時,台政府尊嚴不能受到損害,否則過不了立法院那一關;也不能提出讓港府不能接受的政治條件,畢竟港府要跟北京匯報。「現在看看當時的安排,確實都有達到」。

該名官員也提到,當時並沒有雙方碰頭簽字的公開儀式,長時間的協商過程,都是默默進行,沒有對外公開,直到2011年6月多雙方簽字換文,月底才由時任台灣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公布。「通常談判越沒有儀式,成果越豐碩;儀式越大,實質內容往往空泛」。

該名官員說,雙方換文不是「亂傳己方想要的內容」,都必須事先給彼此看過;雙方要傳之前,都是有互信的,知道彼此怎麼寫。

前台灣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辦公室主任施威全接受多維新聞採訪時也表示,以海基會與海協會協商慣例來推論,有時候工作會議記錄不公開,是因為雙方雖有共識,但彼此記錄的文字會有出入,做有利於己方的詮釋,雙方都不會否認,但若公布文字,就會對彼此形成壓力。但這並不代表不一致,本來協商就是有留下各自詮釋空間,才能達成。

港府5月18日發出公告,宣佈2011年與台灣換文設立的駐台「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即日起「暫停運作」,一個月後澳門駐台辦也跟進。(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網站截圖 )

港府在台設辦要求「越不官方越好」

聊到談判過程中的波折,該名官員則表示,「只要牽涉到政治性的,就比較討厭,談比較多」。例如中華旅行社改名,當時港府一開始是不太同意的;而香港對在台設辦一開始希望「越不官方越好」,「港府說,給我個貿易公司名稱也ok,只要能設處就行,但我(台)方不同意」。

據悉,當時換文更名後,港府取消台灣派駐機構員額限制,並同意提供台駐港機構及人員各項執行業務上之相關便利禮遇措施,且能依業務需要直接與港府對口部門聯繫。

2011年更名後台灣首任駐港代表朱曦接受多維新聞採訪時就表示,更名的好處很大,中華旅行社時期,台港官方關係的互動非常困難,交涉事務要透過關係約出來吃飯溝通,非常不方便。更名後,可直接接觸港府相關單位,順暢很多、幫助非常大。

同時,朱曦表示,台港「小兩會」下設經濟、文化委員會,每年固定聯席會議,雙方都會討論有什麼可以合作的,雙方文化互動很多、經貿合作也非常多。

台灣駐港機構更名後的首任駐港代表朱曦強調,自己申請簽證時並沒有被要求籤「一中承諾書」,不過,他也說香港朋友時常說起「錢七條」,圖為2012年他接受香港電視節目專訪。(Facebook@賴幸媛主委)

「錢七條」常談到 駐港前有提醒

另一方面,蔡英文政府指港府要求簽署「一中承諾書」是「矮化國格」,馬英九時期究竟有沒有類似做法或「口頭承諾」?

朱曦強調,「如果有要簽,那最應該簽署的就是我這個更名後首任駐港代表,但事實上,陸委會公布我當代表後,港府立刻發聲明歡迎,申請簽證也是三天內就下來,從來沒有要求簽所謂『一中承諾書』」。

不過,朱曦也提到,「記得當時有港府官員曾提醒我『有個錢七條喔』,我知道這裏面提及不能違反香港法律,我諷刺道,你們不是公開歡迎我去香港工作嗎?我的工作就是促進台港關係,怎麼還沒去就認為我可能違法?這不太對。」「他們聽了,也就沒說什麼」。

他說,「錢七條」是早在1995年香港還未移交大陸前,錢其琛發表有關香港處理涉台事務的原則。「大家都知道里面的內容,不是什麼秘密,在很多場合,常有香港朋友會提到『錢七條』」。

施威全則說,所謂「口頭承諾」,不太精確。當時馬英九時期,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香港也理解,雙方有這個默契。也許是這樣的互動被簡化為「口頭承諾」。

據悉,時任大陸副總理錢其琛1995年曾發表《關於處理「九七」後香港涉台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政策》,俗稱「錢七條」,強調1997年後台駐港機構和人員可繼續留存,但要嚴格遵守香港《基本法》,不得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不得從事損害香港的安定繁榮以及與其註冊性質不符的活動;台港官方互動,須經中央授權批准等。

施威全認為,中共許多威嚇動作都是給美國看的,但不會爆發強烈衝突,兩岸關係會繼續僵著,台港關係也跟著僵。圖為6月15日有28架次大陸軍機進入台灣西南空域。(台國防部網站截圖)

美台互動太大 北京可能讓台駐港辦「卸牌」

而談到台灣駐港辦官員「歸零」的影響,朱曦表示,台港民間互動受到的影響不大,但在官方關係上,駐港辦會變成類似「看守內閣」的狀態,只能處理簽證辦理等日常事務,但要推動某些台港關係的發展,就比較困難了。

至於港版國安法落實後,一國兩制有了階段性改變,如今香港涉台立場與北京一致,意味特殊的台港關係似乎也來到終結,如何看待台港關係的衰弱?

施威全則認為,台港關係未來民間還會相當熱絡,但官方關係要回到過去很難。台港關係是兩岸關係附屬品,而兩岸關係更上面是中美關係。目前中共底線踩得很緊,對台動作都是給美國看的,但不致引爆衝突;現在中共也不寄望蔡英文回頭,蔡英文也不會硬要挑釁。

他說,所以兩岸關係就會僵着,港台關係也會跟着僵着。這是一個僵局,但不是死局,只是很不方便,並非趕盡殺絕。雖然中共有進一步把台灣駐港辦「牌子下架」的可能性,但應該只會在美國有對台大動作時,當做「回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