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記者觀察:台版健康碼推出 正在學習防疫的防疫資優生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已經連續多日確診案例超過三位數,儘管重災區台北市的快篩陽性率已從5月14日最高峯11%,降至5月18日的5.1%,但由於陸續出現醫護人員感染,以及輕症者在家中死亡,再加上疫情已逐漸擴散至外縣市,全台防疫警戒正式提升至三級,台灣社會仍處於高度恐慌與不安。
疫情在台灣發展至此,不只是台灣民眾在發問,不少西方媒體也紛紛推出專題報道,何以這個過去被公認為「防疫資優生」的地方,如今卻成為疫情的熱區?有的認為是台灣過度自滿與自信,有的認為台灣官方「超前部署」只是一種大內宣,有的認為是台灣疫苗取得量與接種率都過低;當然,也有不少支持台灣官方的聲音,認為是蔡英文政府防疫有道,保護台灣在一年多之後才受到疫情侵襲。
無論如何,在疫情的衝擊下,不光是台北市與新北市,可以説現在整個台灣都在重新學習如何「防疫」。一個值得觀察的進展,即5月19日上午台灣行政院特地召開了一場記者會,宣布由被稱為「天才IT大臣」數碼政委唐鳳開發的「簡訊實聯制」正式上路,台灣民眾只要掃描店家張貼的二維碼(QR Code),按下短訊發送鍵,系統便會紀錄到各家電信業者的數據庫,既簡化民眾填寫個人資料的不便,宣稱沒有個資外泄的疑慮,也方便政府快速進行疫調工作。
從四天前台灣單日本土確診暴增至180例開始,包括到小吃店或便利店購物,民眾都需要手寫姓名、手機號與同行人數等資料;或者是透過手機掃碼,在店家提供的線上Google表單進行登錄,不少人怨聲載道,甚至有人「發明」以使用「連續印章」的方式完成每一次的「實聯制」。一些線上平台,例如台灣人最常使用的LINE,則是推出「防疫實聯沖沖衝」的小程序,方便「實聯制」的登記,但並不是所有店家都有加入,整合度不高。
在此情形下,便有了台灣政府牽頭進行整合的「簡訊實聯制」。台灣官員在記者會上強調,雖然目前並非強制,但仍鼓勵台灣民眾踴躍使用,「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為了降低民眾的疑慮,官方也宣稱這個機制並非手機APP,只是與電信業者合作的短訊系統,不會留下個人資料,但還是會生成統計數字。
據多維新聞記者觀察,在台灣行政院宣布之後,當天下午連鎖的便利店已經都在門口張貼了「簡訊實聯制」的二維碼。而台灣交通部也表示,包括高鐵、台鐵、國道客運等大眾運輸系統,也會建制「簡訊實聯制」的二維碼;另鼓勵民眾搭乘捷運、市區公交車與出租車時,多使用記名電子票證。
事實上,當台灣官方有意推出「簡訊實聯制」的消息傳出後,不少有兩岸經驗的台灣民眾便表示:「這不就是大陸的健康碼」?但從台灣官方在記者會上的説明,以及記者會直播下方的留言風向來看,台灣從上到下都並不希望自己的防疫作為被認為與中國大陸有任何「瓜葛」。
台灣官方所推出的「簡訊實聯制」,眾人忙着淡化其中國大陸「健康碼」的色彩。原因為何,其實只要搜尋一下過去一年台灣的相關報道便可知。「政治監控」、「控制民眾」、「奇招」、「竄改造假」、「侵犯隱私」、「違醫學倫理」、「不可靠」,凡此種種,皆是台灣主流價值對於大陸健康碼的評價(或説是「想像」)。如今疫情席捲台灣,從政府到民眾,也只能在稱呼上大作文章,還是得接受類似的防疫手段。更何況,習近平曾在20國集團(G20)峯會倡議過「健康碼國際互認機制」,王毅也與東南亞四國外長會談過健康碼合作,對於不願在國際社會缺席的台灣來説,往後可能也將面臨左右為難的處境。
如果拿台灣的「簡訊實聯制」與大陸的健康碼來對比,確實台灣這套以短訊發送為主的模式,在操作上和健康碼有所不同。但背後的建制思維,可説是大同小異。為了簡化過程,大陸健康碼是掛靠在支付寶或微信等實名制的系統;而台灣宣稱不留下個資,但其掛靠在電信系統,本身就是一種實名制。此外,大陸健康碼靠着大數據與記名打卡的方式,記錄個人足跡以及與確診者重疊的風險,與台灣這套實聯制的作用並無二致,都是在強化疫情控管,利於迅速掌握疫情傳播的範圍。
中國大陸的健康碼制度,原先系由阿里巴巴公司開發,起初僅在浙江一帶試行,但很快地在2020年4月,即有超過200個大陸城市加入使用,至今都是民眾出行、上班的認證機制。對於台灣來説,現在最大的任務是要防堵疫情擴散,並且整合醫療資源收治患者;等到疫情穩定下來,民眾陸續恢復上班上學出遊等日常生活時,勢必也需要一套健康認證機制。台灣官方這套宣稱暫時不強制的「簡訊實聯制」,未來會不會結合台灣政府的疫情數據庫,隨時更新使用者的健康狀態與出行紀錄,目前恐怕也很難下定論。
不過,更值得追問的是,長期自我標榜為「超前部署」的台灣政府,何以到了疫情幾近失控狀態的此時此刻,才緊急推出這套「簡訊實聯制」?就算官方不斷讚揚負責開發的唐鳳只花三天時間,便「火速」完成這個「令人稱羨」的系統,還是很難掩飾部署嚴重滯後的事實。不只是足跡紀錄網的建置,包括疫苗採購與施打、負壓病牀與專責病房的配置,甚至是篩檢能量的準備,都很難稱得上是「超前部署」。
不只是中國大陸的健康碼,新加坡在去年就推出「Trace Together」應用程式與「合力追蹤器」,韓國也在梨泰院羣聚感染事件後強化掃描二維碼的疫調模式,就算沒有「健康碼」這個名字,但類似的部署都早已建構完成。如今「超前部署」的台灣正在「亡羊補牢」,不管叫做什麼名字,只要有益於防疫,都是值得推展的機制;但同時也説明了,台灣這位「防疫資優生」,在防疫上面還有很多需要學習與補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