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敗在外防輸入 梁子超:港府「疫苗氣泡」縮檢疫期不科學
除了台灣,遼寧、安徽近日亦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值得注意的是,三地均未達到疫苗屏障的水平。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接受《香港01》採訪時稱,社會必須要透過接種疫苗建立群體免疫,但政府不能以放寬防疫措施去吸引市民接種疫苗;若香港要與內地、澳門通關,則必須要在外防輸入上做到滴水不漏。
遼寧、安徽近期都有新增本地個案。梁子超表示,遼寧的疫情疑從營口市的港口發生,加上五一假期大批人員流動,令病毒傳入作為內陸城市的安徽。他提到,疫情輸入風險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當中以機場為最快、最直接;港口則來自船舶;物傳人則來自於冷凍鏈。
對於如何控制疫情擴散,梁子超指出,各地都有不同的社會制度、環境等,因此疫情受控時間難以統一。他舉例,內地的社會制度容許短時間內大規模隔離、排查,封鎖市民的行動軌跡,令疫情未能達至全國擴散的階段,因此內地控制疫情較香港更有把握;香港則因為環境擠逼,亦沒有社會基建可用於長時間大規模隔離、排查,因此最有利本港的防線只能是外防輸入。
他續稱,過早恢復國際旅運在某程度上會放寬了檢疫措施,包括台灣上月放寬機組人員檢疫措施,疑因此造成防疫缺口,出現華航機師群組,導致疫情爆發。若香港以清零作為目標,要與內地、澳門通關,就一定要在外防輸入上做到滴水不漏,絕不能掉以輕心。
港府自上月起推行疫苗氣泡,對部分來港人士強制檢疫限制放寬,梁子超直言有關決定「真喺要檢討」。他指出,若高中風險地區正受變種病毒威脅,卻因來港人士已接種疫苗而縮短檢疫期,實際上有關做法是毫無科學根據,因為疫苗並不會影響病毒潛伏期,「如果因為咁樣走漏任何一個個案,後果喺可以好嚴重」。
對於民眾接種疫苗是否一勞永逸的辦法,梁子超表示,能達至群體免疫只有兩個方法,其一是接種疫苗,其二則是自然感染,而後者對經濟民生、生命財產的威脅是極大,因此最終都要依靠快速推進全民接種疫苗去建立群體免疫,避免社會要經歷一次嚴重災害。
他續稱,無論用任何方法,建立群體免疫都需要一定時期,而疫苗只是輔助工具,香港仍然要堅守外防輸入,包括禁飛、檢疫等,防止變種病毒輸入,直至成功建立群體免疫才能放寬,而非用放寬防疫措施去吸引市民接種疫苗,「呢啲拔苗助長嘅嘢,唔出事就好,出起事上嚟社會要付出嘅代價喺好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