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推銷科興是認知作戰? 台疫苗計劃應以印度為反面教材

撰文:司馬台
出版:更新:

台灣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陡升,「隱形傳播鏈」加上「人與人的結合」使本土病例增加迅速。意外的是,民進黨發言人5月13日轉述蔡英文於12日民進黨中常會中的「提醒」,指近期台灣網絡開始出現「全面普篩」、「向中國(大陸)採購疫苗」、「趕快去買科興疫苗,還等什麼、還來得及」等言論,都屬於北京對台灣「認知作戰」的一環,呼籲台灣民眾接獲相關訊息前先「停、看、聽」,切忌直接轉傳,破壞政府防疫作為及對政府的信任感。

2020年12月21日,土耳其護士Arzu Yildirim手持科興疫苗。(AP)

台灣雖是世界富裕地區,卻錯失多個採購疫苗時機,只剩下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所稱「沒有施打疫苗急迫性」、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多次「買到疫苗了」的餘音仍在,以及「中國(大陸)疫苗不安全」。

而今,德國BNT疫苗的大中華區代理上海復星公司針對蔡英文政府「依法依規、不準大陸疫苗輸台」的特殊門檻,籌獲「美國公司在德國生產」的500萬劑BNT疫苗,只要行政機關點頭就能運到台灣,讓台灣離「類封城」更遠一些,再加上科興疫苗經多國實際施打,證明其安全性及保護力足堪信任,更遑論「大規模普篩」早已是各國找出「隱形傳播鏈」的標準作業程序。

現階段而言,蔡英文政府顯然對「團結抗疫」一事充滿信心,台灣社會也開始自發防疫,減少外出和保持社交距離,然而就防疫物資所需,印度疫情之慘烈仍殷鑒不遠,確認疫苗供應和接種計劃成功實屬刻不容緩。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3月底才宣佈「戰勝新冠肺炎」,無視4月中再起的第二波疫情,讓他的政黨在5月初舉行的地方首長選舉敗選(在應選舉的4邦中輸了3邦)。莫迪政府一開始仍強硬表示「不打算從中國(大陸)進口防疫物資」,甚至還試圖阻擋或抹去已經運抵印度的「中國製造」製氧機、呼吸器等「救命物資」,讓他的聲望跌宕到低點。

印度新冠肺炎疫情。 (Reuters)

論莫迪何以要堅決拒絕「中國製造」,除了因為兩國的邊境衝突至今還未解決,也在於他以「印度教國族主義」崛起,早自2014年就高喊要以「印度製造」取代「中國製造」,結果在疫情失控時,印度卻還是得靠「中國製造」來救,未能期待美國、英國等友邦能給予印度足夠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