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收入低兼防疫意識差 港商Bryan:多數人只用毛巾遮臉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自4月起,印度開始爆發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連續多日單日確診個案超過30萬宗,除了令當地人人心惶惶,疫情更引起外界關注。據印度衛生部上周六(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國累計逾2190萬宗確診個案,超過23.8萬人病亡。
在新冠病毒肆虐印度、製氧機短缺、醫療系統崩潰之際,總理莫迪卻遲遲不肯下令全國封城,引起國內外的批評之餘,更令人不禁質疑印度政府的防疫措施到底是否有效?印度基層的防疫意識不足,又是否本次疫情爆發的其中一個因素?

與印度最大快遞物流商DTDC合資的跨境電商平台BaiFo.Me於北京中關村創立,專門為商家提供中國、印度、香港、歐美等地的跨境電商綜合服務。BaiFo.Me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仍然保持運作,但受疫情影響,BaiFo.Me創辦人兼CEO甘亮得Bryan已近一年未能到印度工作,但每日都會與印度員工保持聯繫,了解公司運作及當地疫情的最新消息。

在新冠肺炎疫情前,甘亮得全年有一半以上留守在印度,其餘時間則在香港、內地、歐美等地工作。(受訪者提供)

員工士氣低落,辭職率急升

甘亮得表示,受疫情影響,公司此前都要實行輪更制,辦公室不可多於20%人,直至第二波疫情爆發才改為在家工作,但員工變相要24小時候命,因此令士氣逐漸低落,辭職率比疫情前高出20至30%,特別是前線同事因封城等政策影響而未能返回公司,或自身的安全理由而辭職。

同時,公司一直都實行「多勞多得」制,即員工的工資與工作量成正比,但受防疫措施影響,員工有時候未能到其他地區派件,導致工資因而減少。

基層防疫意識不高,政府只要求「蒙住個口」

印度爆發第二波疫情,全國民眾都受到嚴重威脅,基層市民更是首當其衝。甘亮得透露,雖然印度政府有指示要求民眾「蒙住個口」,但大多數人只會用頸巾、毛巾、頭巾覆蓋臉部,或使用布口罩等非醫療口罩,「用醫學口罩嘅人真喺唔多。你見(當地)領袖出嚟選舉、投票、遊行嘅時候都無戴口罩㗎」。

他又稱,印度人有離開家鄉外出打工的習慣,每逢假日都會回家,但坐車回家時少不免會有人群聚集。同時,第一波疫情後印度舉行了多次大型活動,包括宗教活動、地方選舉投票、遊行示威等,民眾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沒有戴口罩或保持社交距離。

民眾接受檢測、接種疫苗意向低

甘亮得稱,公司其中一名印度籍同事原預計5月中返港,早前已接種疫苗,但因為香港禁止印度客機到港,因此短期內未能回港。對方透露,在當地接種疫苗並不容易,除非自己可付擔接種費用,否則只能到公立醫院排隊等候。

甘亮得表示,印度的核酸核測和接種疫苗均免費,但民眾在第二波疫情爆發前去接種疫苗或檢測的意向不高,「我都唔見有好多人自己走去測試、打針」。目前,公司員工只有不超過5%人已打針,除了與醫療資源不足有關,當地人收入低亦是其中一個因素,並間接導致疫情爆發。

香港、印度防疫措施相似,不封城或與經濟有關

印度去年遇上第一波疫情時曾全國性封城,但自上月爆發第二波疫情後,總理莫迪至今未有下令封城。甘亮得表示,在第二波疫情爆發前,香港與印度的防疫措施其實無太大分別,甚至認為印度此前全國性封城的決定做得比香港更好。

然而,印度經歷全國性封城後損失慘重。他指出,除了經濟捐失,全國封城對基層的挑戰同樣很大,當地失業率增急。雖然全國封城是最快捷、最有效解決疫情的方法,但印度政府明顯是考慮到經濟因素,才遲遲未有封城。

提到印度與香港在防疫上的分別,甘亮得直言,香港人雖然抗疫疲勞,但大家的防疫意識很高,「起碼全世界都戴緊口罩」,反之印度經歷第一波疫情後防疫完全鬆懈,包括舉辦大型活動,且未能實施社交距離措施。因此,他認為基層環境人口密集只是印度疫情爆發的其中一個原因,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基層防疫意識不高。

他又透露,近期與印度員工聊天時,不少人都將疫情爆發的責任歸究於自己的防疫意識不高,同時認為當地政府在處理第二波疫情時不妥,包括容許舉辦沒有社交距離的大型活動,在第一波疫情過後防疫完全鬆懈,導致疫情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