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形成自身政治能量? 兩岸年輕人心理距離大幅縮窄
「飯圈」已經是今天中國不可忽視的存在,其內部的文化與行為方式已經開始廣泛地影響到社會其他羣體,甚至開始表現在政治進程中。而在主流輿論聲音裏,「飯圈」卻越來越像是一個「問題少年」,包括新華社在內的很多中國官媒都曾經對「飯圈」擾亂秩序、侵犯隱私、網絡暴力、數據造假等現象喊出「該管管了」。
究竟該如何認識「飯圈」,其產生土壤、對社會的形塑能力將會對中國乃至世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多維新聞記者專訪了中國青年學者、粉絲文化研究專家孫佳山,內容經編輯後轉載於《香港01》。
多維:在2019年香港發生持續騷亂時,大陸「飯圈」曾以自己的形式集體「出征」,「守護阿中哥哥」,你曾表示這可以視為「主流政治進程之外的政治進程」。不過「飯圈」涉及政治議題的案例並不多,如今「飯圈」的「政治進程」有哪些新的表現?從你的觀察來看,官方對於「飯圈」的「政治進程」抱持什麼樣的態度?
孫佳山:之所定性為「主流政治進程之外」,是因為主流社會目前對他們的活動大多數時候其實並不知情,也很難提前預判,我們所能做的是提供積極的引導和監督。
當代粉絲文化的最大特殊性在於,一方面,其中的海量主體呈現出了高度的分散性,不只是分佈在全國,而是分佈在全世界,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可見,也不會引起主流社會、主流媒體的注意;另一方面,這些高度分散卻數量巨大的青少年羣體,具有着驚人的能量,來自國內外的眾多案例已經一再證明,他們已經在主流政治議題、進程之外,形成了自身的政治議題、進程。
所以,我們要高度重視粉絲文化的重要當代意義、價值,因為粉絲文化在當下及可預見未來的深遠影響,並不僅僅侷限在文化娛樂領域,而是正在向經濟、政治甚至國防、軍事等多重領域持續擴散,並具有了相當程度的全球影響力。
此前輿論中有一些聲音對於粉絲羣體在香港騷亂中的「出征」行為持負面評價,認為年輕人「太幼稚」,甚至擔心「加深陸港兩地隔閡」,我個人覺得,這些想法都是屬於站在一個比較抽象的完美道德的維度,去評判他人的行為,這是很苛刻的。作為主流政治進程之外的一種政治表達,目前看還遠沒到左右主流政治進程的地步。
多維:事實上「主流政治進程之外的政治進程」還有一個大陸與台灣「兩岸融合」的角度。台灣的抖音世代(出生於1995到2005之區間)對於「政治上的中國」反抗力度,即便在所有年齡中都是非常強烈的,但又是受大陸娛樂文化的影響最多的,可以毫無障礙的用B站等特有的語言與大陸年輕人交流,同一個偶像的兩岸粉絲也能造就更多親近感。你怎麼看飯圈對於兩岸融合的作用,以及對台灣問題的影響?
孫佳山:這其實更多的需要將問題放在兩岸的影視發展、娛樂文化、流行文化的此消彼長的更大的視角去觀察。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類似愛奇藝、騰訊視頻這樣的完全在中國內地一步步發展壯大的流媒體應用,其在不到10年時間就快速崛起,自然離不開我國的新型城鎮化、文化產業、移動網路等多重因素疊加的時代紅利。
孫佳山:尤其是過去6、7年以來,古裝題材、懸疑題材、都市情感題材等背後,從生產投入到製作、宣發,港台團隊的色彩相比新世紀前十年已經大幅弱化,也改變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內地劇弱於港台劇的基本文化格局,《延禧攻略》《如懿傳》《天盛長歌》《白夜追兇》《無證之罪》《隱秘的角落》等不同題材、類型的優秀的電視劇、網絡劇,在海內外的收視率和播放量都已名列前茅。
與此同時,和內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台灣影視劇市場的持續衰落。儘管近一兩年也出現了《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等爆款,但已經難掩其內部的大幅下滑。近年來,在台灣收視率靠前的劇集,均為一播出就長達一兩年的上百集超長劇,如閩南鄉土劇《大時代》《炮竹聲》等。
正是在這樣的現實環境下,《延禧宮略》《如懿傳》等製作精良的內地劇登陸之後,便迅速創下相當不俗的收視戰績,劇集中的一些流行語也在台灣的年輕人當中迅速傳播。
當下,內地通俗流行文化對台灣的影響已經勢不可當,不僅僅是影視劇,還包括綜藝和直播、短視頻等。在短視頻領域,海峽兩岸的年輕人通過使用TikTok等短視頻流媒體應用,在便捷的操作和快速的傳播方式下,共同的影視橋段、神曲和熱點現象等,都被海量的評論與分享,也極大地拉近了海峽兩岸年輕人之間的心理距離。
大陸的新興社交平台也漸漸為台灣年輕人所使用,例如TikTok、小紅書等。日前,就有一名網友在社交媒體發貼提到,最近台灣的中學生似乎都很喜歡用小紅書,而且在小紅書上也習慣用「簡體字」,而不是台灣習慣使用的「繁體字」,而且這類現象還不僅限於小紅書,就連Instagram上也有很多台灣中學生使用簡體字,該網友發問:「現在國中生用簡體字是最新潮流嗎?」貼文曝光後,隨即引發熱議,網友紛紛回應。有一位網友感嘆道:「是真的!男友的高中妹妹她們Instagram也都是簡體字,很愛看陸綜、陸劇,一開始也傻眼,時代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