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母戰鬥群再現身 中國能否應付蓄勢待發的西方陣營?
外長王毅於3月31日至4月3日在福建省南平市分別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外長會晤,除了緬甸政局外,另一重點就是「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這在中菲外長及中馬外長會晤時都有特別提到。王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中國和東盟十國已達成高度共識,即這個『準則』應當具有實質意義並行之有效」,更重申將對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繼續「全面有效落實」。
由此可見,對於中國而言,與東盟國家簽定《南海行為準則》的急迫之意,已是表露無疑,但是如今南海局勢的參與者,已遠不僅止於周遭國家,還包括許多「遠道而來」的歐美軍艦與軍機。
拜登(Joe Biden)上台後,美國機艦仍延續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南海迴盪的政策,美軍航母羅斯福號(USS Theodore Roosevelt)打擊羣4月4日一早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為該艦今年第三次在南海活動,此外其餘機艦仍多有進入南海。
至於歐洲部分,台國安局揭露法國核潛艦、護衞艦近期也在南海出沒,德國則將於8月派遣巡防艦「巴伐利亞」(Bayern)號前往亞洲,德國防長康坎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稱,派軍艦目的是「確保航道自由和領土完整」,並與亞太其他民主夥伴演習,他也表示「中國顯然有意按自己的藍圖打造世界秩序,逼迫弱者做特定的事」,歐洲和西方世界不應該是弱者。
就在美歐持續參與南海局勢的同時,南海周遭也存在一定的在地緊張態勢。例如,近日有超過200艘中國大陸船隻集結在南沙羣島牛軛礁一帶,菲律賓政府認為這些「海上民兵」已侵犯菲國主權領土;北京則表示該船隊是為了躲避惡劣氣候的漁船。這些類似爭議與對峙,在南海早已屢見不鮮。
目前,南海隱約可見有兩股區域整合的勢力,其一是中共與東盟針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及正在磋商中的「南海行為準則」所做的努力,這個機制明顯是要把南海問題交由周遭主權聲索國解決,不希望西方國家有過多的介入,對此中國的態度非常明確;其二,則是美歐國家企圖聯合南海部分周遭國家,建立一個個雙邊架構,賦予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勢力在南海存在的正當性,為美國在結構性的中美衝突裏爭取更多籌碼。
前者已經在進行,並且原定2021年底將完成,此前2020年5月王毅曾透露《南海行為準則》已進入第二輪審讀,目前則仍未有第三輪審讀的揭露;而後者的部分,3月31日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已經與菲律賓國家安全顧問艾斯畢倫(Hermogenes Esperon)達成共識,「美菲將繼續密切合作來因應南海的各項挑戰」,蘇利文強調美國與盟邦菲律賓站在一起,共同維持基於法規的國際海事秩序,並重申《美菲共同防禦條約》(U.S.-Philippines Mutual Defense Treaty)在南海的適用性。
此外,傳出即將派遣航母東來的英國,則早在1971年就已與馬來西亞簽定「五國聯防」(FPDA,另外還有新加坡、澳洲與新西蘭)機制,這為英國介入南海提供政治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與台灣在2021年3月25日也簽訂了「成立海巡工作小組(CGWG)備忘錄」,「確認了雙方在追求共同目標上之合作關係,包括保護海洋資源、減少非法、未報告及不受規範之漁業行為,並參與海上聯合搜救及海洋環境污染應變活動等」。台灣目前控制南海最大天然島嶼南沙太平島以及東沙羣島等島嶼,是唯一沒有被納入「南海行為準則」的主權聲索方,且台灣派遣守衞南海島嶼的部隊,從1999年撤離海軍陸戰隊後,即交由海巡署負責。
以上兩股勢力的隱隱對峙,在在顯示出日益複雜的南海局勢,美國欲藉由南海制衡中國大陸崛起的意圖越發清晰,而這正是中共最不希望看到的。對此,中共面臨的壓力也更加巨大,如果不能在2021年底與東盟達成「南海行為準則」,初步穩定住區域局勢,則歐美在南海的存在會使得議題更難以區域形式被解決、更會持續灌輸區域不穩定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