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空教練|從美日舊機到「雙鷹」爭鋒 解放軍教練機歷程坎坷
台灣在過去4個月裏,連摔3架用於「部訓教練」用途的美製F-5E戰機,引來外界對其教練機使用狀況的關注。
從收繳美日德英的少數整機和殘骸到引入蘇聯製造,從仿製品初教5到自主研製的初教6,再到現今聲名遠播的L-15「獵鷹」,中國的教練機在過去70餘年時間裏從無到有、從弱變強,已成構建中國空中力量的一支強力支撐。
從外國殘機到蘇聯製造
中國第一所航空學校是1946年3月1日創辦于吉林通化的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後被稱為「東北老航校」。該校的飛機和零件來源主要是日本侵華部隊退出東北後遺留下來的整機和殘骸,也有部分美製飛機,教練機是10餘架德制「英格曼」初級教練機、數十架日製「立川」99式高級教練機和數量較少的「立川」1式雙發高級運輸教練機。
其中的日製「立川」99式高級教練機是日本於1939年生產的一種高級教練機,被中國軍人稱為「九九」高練,併成為其主力教練機。正是經由這些被遺留下來的日製飛機的磨礪,誕生了中國解放軍的第一批飛行員。日軍被俘資深飛行員和教官林彌一郎則成為那些中國空軍早期飛行員的功勳教練。
不過,接收和使用這些日本留在中國的戰機,對中國軍隊而言並非全為值得慶幸之事。「立川」1式雙發高級運輸教練機是日本在1940年研製生產的高級教練/運輸機。1947年「東北老航校」教育長蔡雲翔駕駛該型飛機前往通化執行接運鈔票任務,飛機因超載墜毀。
1949年中共建立全國性政權之初,與蘇聯關係密切,並得到其在軍工領域的強力支持。蘇聯向中國提供了全體系的教練機。
「東北老航校」後來被拆解成立了2個轟炸機學校和4個驅逐機學校,全部使用從蘇聯進口的教練機。初級教練機皆用雅克—18,驅逐機學校的中級教練機用雅克—11,高級教練機用烏拉—9,轟炸機學校的中級教練機用烏特伯—2,高級教練機用烏圖—2。後來,中國又引進了蘇聯的噴氣式教練機,如烏米格—15、烏伊爾—28教練機。
總之,在缺乏國產軍機的時代,中國培育本國飛行員所使用的教練機,悉數來自中國之外。儘管只要搭配進口戰機即可建成空中作戰力量,但這種依賴性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從1950年代開始中蘇關係趨於緊張,證明了中國研發本國教練機的決定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從牛刀小試到一鳴驚人
仿製機是自制機的必經階段。早在1950年代,中國就開始仿製和自研教練機。中國第一架仿製機是模仿蘇制雅克-18的初教5。
1954年7月3日,中國第一次自己製造成功的初級教練機——初教5首飛成功。此次成功試飛,結束了中國不能製造飛機的歷史,也標誌着中國空中武力獨立發展的起步。
初教5機身由合金鋼管焊接成骨架,呈構架式機身骨架。機身前段為鋁合金蒙皮,後半段由布質蒙皮覆蓋。其發動機是M-11FP5缸氣冷式活塞發動機,機上裝有無線電收報機和機內通話設備。
這款簡單粗糙的國產教練機,在1954年就生產了10架,至1958年共出產279架,稍微緩解了中國飛行員培訓所需。但與緊隨其後誕生的初教6比起來,初教5只能算得上是「牛刀小試」了。
初教6是由中國在1950年代末期自行研製的第一種飛機,使用廣泛、產量龐大、聲名遠播,是過去數十年裏中國空軍初級教練機主力機型,幾乎中國軍方所有飛行員都有過駕駛該機的經歷,被譽為「培養飛行員的搖籃」,還有「飛行員的初戀」之稱。
初教6為雙座、下單翼、前三點起落架設計,動力裝置是一台星型氣冷9缸發動機,搭配雙葉自動變距螺旋槳,機身、機翼和尾翼採用全金屬結構,裝有全套飛行儀表,無線電通訊導航設備。截至2012年,共生產初教6各型飛機2,576架。
初教6以其良好的操縱性和出色的安全性為人稱道,是一款極少有的在整個服役過程中沒有出現過因為飛機設計、質量問題而導致重大事故的飛機,能夠輕易應付尾旋、失去動力、緊急迫降等危險狀況。例如,該機機身輕巧,空重只有1.1噸,失去動力之後可以儘量依靠高度來滑翔回機場。
初教6不僅得到中國軍方的認可,還深受其他國家軍民的歡迎,更是一些歐美航空俱樂部的「寵兒」。從1963年起,該機出口到了朝鮮、阿爾巴尼亞、孟加拉、坦桑尼亞等多國。擁有眾多民間飛行員的美國則是該機的最大海外使用國,據稱迄今有超過200架退役的初教-6被美國的個人飛行愛好者購買並使用,以享受最純粹的飛行樂趣。塗有中國「八一」軍徽的初教6翱翔於美國天空的畫面已經屢見不鮮。
除初教6外,自196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還仿製和自研了殲教7、教8、轟教5、運教5、轟運教7等多種型號的教練機。中國殲擊機飛行員一般要經過初教6、教8(殲教5)、殲教7三級培訓,轟炸運輸機飛行員—般要經過初教6、轟運教7(轟教5、運教5、安-24/26)兩級培訓。
初教6是中國在初級教練機領域的一個拳頭產品,但在高級教練機領域,則遲至21世紀之初才開始發力,其主打產品是所謂的「雙鷹」,一是綽號「山鷹」的教練9,一是綽號「獵鷹」的L-15教練機,也即教練10。
姍姍來遲的高級訓練機
「山鷹」被認為已經邁過三代機門檻,而「獵鷹」被認為已屬三代半戰機。這兩款教練機都滿足了中國第三代戰機的訓練需求,同時兼有一定作戰能力,具備改裝為偵察機、電子干擾機、輕型攻擊機等軍用飛機的發展潛力。
在這兩款高教機裏,「獵鷹」整體表現更勝一籌。「獵鷹」是目前中國獨立開發的性能最先進的教練機。該機採用了雙發設計,安全係數高,發動機推力大,飛機最大飛行速度可以達到1.8馬赫,和四代半戰鬥機基本持平。
該機安裝了中國最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AS),可以制導PL-12中距空空導彈,還可以攜帶和使用激光制導炸彈、北斗制導滑翔彈等先進武器,具備基本的攻擊作戰能力,可以模擬包括殲-15、殲-16、殲-20等多種四代半和五代戰鬥機。
由於「獵鷹」氣動設計卓越,飛行包線完全把中級教練機包括在內,因此節省了中級教練機訓練的過程。再加上該機機體壽命高達1萬小時,因此可以大幅削減飛行員訓練成本。
「獵鷹」的總設計師張弘曾表示,「獵鷹」技術性能較高,具有訓練效費比高、低油耗、留空時間長、使用壽命長等特點,能夠滿足第三代戰鬥機飛行員的培訓要求,並適當前瞻第四代戰鬥機的培訓要求。他還認為,「未來20—25年內,全世界會有1,700多架高級教練機的市場需求規模,『獵鷹』有希望拿到400架也就是接近25%的市場份額。」
根據2012年的數據,中國空軍有3,200架作戰飛機,約15,000名戰鬥飛行員。如果再算上已經退役的飛行員,中國的教練機所培養出來的飛行員數量或有數萬人之多。中國軍隊日益增長的空中力量,得益於各式教練機的迭代更新。而這些教練機,見證了中國空中力量的成長,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關鍵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