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平視外交是戰狼外交翻版? 阿拉斯加會談後中西首交鋒
近期在西方國家與中國之間圍繞着新疆棉花引發的制裁和反制裁此起彼伏,中國在對歐盟反制裁之後,日前宣佈對英國進行制裁,這是繼中國在中美阿拉斯加會談首次激烈上演「平視外交」後,北京再度發起的又一次「平視外交」。
外交部於3月26日宣佈,中方對英方9名人員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並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而在3月22日,中國已對歐盟的10名人員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
早在3月17日,歐盟就新疆「種族滅絕」、「侵犯人權」問題對中國4名官員、1個機構實施制裁。3月22日,英國外交大臣藍韜文(Dominic Raab)宣布,對中國相關人員和實體實施單邊制裁。隨後,美國、加拿大、澳洲也加入對中國的制裁行列。
對此輪番制裁,中方認為,歐盟、英國等單方面的制裁行為是建立在謊言和虛假信息基礎上,罔顧中國官方對新疆問題給出的證據和解釋,屬於抹黑中國、嚴重損害雙方關係的行為,並迅速給與了對等的制裁,展現出強硬的立場。
自中美阿拉斯加會晤以來,中國的強硬立場宣告了中國外交進入到新的階段,這就是「平視外交」。
不久前在中國「兩會」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説,今天中國的「70後、80後、90後、00後,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也不像我們當年那麼『土』了。」話外之意,透露出了中國不再仰望世界,而是希望平等相待,互相尊重。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也變為「平視外交」。
平視外交的出現,是一個持續而快速崛起大國自信心不斷增長後的必然產物,扭轉了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飽受西方列國欺辱、處處委曲求全的被動地位。儘管毛澤東、鄧小平時代中國一定程度上變得獨立,但綜合實力上的巨大差距,令中國當時不得不受制於美、蘇等大國。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從一個貧窮的弱國轉變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實力的崛起讓中國更加自信,越來越以一種平等的姿態面對西方,尋求與自身實力更匹配的對等外交,而反感西方居高臨下的指摘。
正如在中美阿拉斯加會晤,美方在會晤前以香港問題為由制裁中國官員,並和日本在日美「2+2會談」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將中國定義共同「挑戰」,甚至將高度敏感的台灣問題放入聲明,楊潔篪、王毅等中國外交官明顯有備而來,斥責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説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警示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的「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這種強烈的對等心態在中國社會也很普遍。H&M等服裝品牌因抵制新疆棉花而受到各大銷售平台的下架和中國民眾的抵制。從某種意義上説,平視外交也是這種社會心態的表達。
當然,「平視外交」絕不等於一味用強的強硬外交,也不是已被意識形態化、情緒化的「戰狼外交」,而是一種建立在平等和尊重基礎上的對等關係,至於究竟是讓步或強硬,均來自於對方的對等表現,正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