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發射次數連續兩年全球第一 中國探測火星只是個開始
2021年是太空探索、發射任務和天文事件讓人應接不暇的一年,也是中國的航天大年。在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載人航天、重型火箭研製、火星探測進展等備受矚目,探索太空的重磅消息頻頻傳出。
發射次數有望突破40次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國載人航天、北斗導航衛星、探月、探火星等航天重大工程和專項仍穩步推進,研製發射的航天器覆蓋載人航天、空間探測、導航、通訊、遙感、空間科學、技術試驗等技術領域,航天技術與應用能力大幅提升。
2月2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0年)》,對2020年全球航天活動進行盤點,並公布了該集團今年的宇航計劃。
相關圖輯:「天問一號」傳回首幅火星圖像 在距離火星約220萬公里處拍攝▼▼▼
《藍皮書》指出,過去一年,「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拉開了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階段任務序幕;「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為全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作出重大貢獻;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圓滿收官,為中國長期穩定獲得高分辨全球遙感信息提供了重要保障;「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實現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長征八號」成功首飛,進一步完善了中國運載火箭型譜。
藍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發射航天器次數和品質居世界第二;踏入2021年,以出品「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和「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聞名於世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全年發射次數有望首次突破40次。
航天發展具有戰略地位,世界主要航天國家競相推進相關部署。2018年,中國完成了39次火箭發射,美國是31次,俄羅斯是20次,而歐盟只有八次,該年被業界人士稱為中國航天「超級2018」。2019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共實施了「27箭66星」的宇航發射任務,以34次發射次數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
太空科研造福人類
與此同時,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否能創造人類火星探測史的新高度,也將在2021年揭曉。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發射以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今年2月10日環繞火星成功, 2月24日又成功實施第三次近火制動,進入近火點280公里、遠火點5.9萬公里、周期兩個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軌道。
延伸閱讀:美國NASA「毅力號」亦已拍回全景圖等火星影像▼▼▼
3月4日,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了三幅由「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的高清火星影像圖,這是中國首次拍攝近景火面圖像,蘊含着大量科學信息。目前,「天問一號」各項指標正常,正以每秒4.8公里的速度在火星軌道上進行環繞探測。在停泊軌道運行一段時間後,「天問一號」將開展預選着陸區探測,擬於今年5至6月擇機實施着陸,開展後續巡視探測。
中國的「天問一號」任務計劃一次性完成環繞、着陸、巡視三大目標,若全部順利實現,將是全世界首次在一次「探火」任務中完成這三個目標。
中國今年還有多枚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業務衛星蓄勢待發,助力經濟、民生建設和科技發展。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五至十年,衛星應用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將令中國航天發射業務量呈幾何級數激增。
上文節錄自第256期《香港01》周報(2021年3月15日)《探「月」問「火」 中國將創人類太空探索新高度》。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