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追蹤百萬人「溯源追截」傳播鏈 香港政府為何「知而不行」?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內地在處理疫情的手法上頗為進取,不時採取「封城」措施以遏止病毒傳播。雖然香港在政治制度和社會文化方面與內地顯著不同,不可能將內地的做法完全搬過來,但是仔細觀察內地的抗疫措施,特別是內地在溯源和追蹤個案方面的努力,還是會發現有很多方面是值得香港仿傚的。
必須指出的是,相比起世界上許多其他地方,港府防疫措施已屬於嚴厲而有效的那一批,而香港市民也算得上履行公民責任的優等生,那為何香港社會整體在每一輪疫情都是拖泥帶水,尤其是「溯源追截」這關鍵一著始終遲遲未能通盤而全面地落實?

「火眼」實驗室(氣膜版)於河北體育館亮相,該實驗室僅用10小時基本建成(點圖放大):

+2

要達到疫情「清零」,除了要加強對市民進行檢測外,對於疫情追蹤溯源也是重中之重。在疫情爆發之初找出病毒傳播路徑,追蹤相關的密切接觸者以及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對這些人群進行檢測、隔離及監測,這就可以盡早切斷傳播鏈,結束疫情。

出動逾500支流調隊伍 10日內完成排查

以河北近日爆發的疫情為例,河北石家莊於1月2日報告本輪疫情的首宗確診病例。疫情爆發後,當地即組織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簡稱流調)工作。河北衛健委指,河北組織了500多支流調隊伍,當中包括中國疾控中心和5個省的支援隊伍。這次流調還整合了公安、工信的力量和資源,利用大數據排查,加上面對面流調的方式來追根溯源。

石家莊自1月7日起封城(點圖放大):

+3

如此迅速而且大規模的流調工作帶來的成果是可觀的。在1月10日,即河北爆發疫情後不夠10日,官方宣布已完成所有已發現病例的流調,單單在石家莊就排查了130餘萬人,掌握了11000多人的活動軌跡,判定了密切接觸者11000餘人,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5800餘人。

除了追蹤個案外,當地的疾控人員還對疫情進行溯源。當地專家指,初步估計「零號病例」早於去年12月15日,目前將溯源的重點階段放在去年11月初至12月15日期間。誠然,溯源工作極不容易,即使如河北當地投入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專家也坦言溯源的線索可以用「千頭萬緒」來形容。

石家莊目前正在建設集中隔離點,佔地約500畝(點圖放大):

+2

內地使用強制性的健康碼系統來追蹤民眾的行蹤,並配合運用大數據等手段,這都大大有助追蹤溯源。反觀香港的自願性「安心出行」應用程式並不普及,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6日表示,「安心出行」當時僅有43萬次下載。不少市民批評該應用程式在使用上非常不便,例如必須透過掃瞄二維碼來記錄行蹤,未能做到自動感應行蹤。

香港市民抗拒使用「安心出行」,更普遍的原因是憂慮私隱問題,擔心自身出行資料會被政府獲取。縱使港府多次強調政府沒備存市民出行資料,也無法打動市民。這在在顯示出港府治理失效,無法取信於民。

這問題早在修訂《逃犯條例》風波時完全揭露出來。倘若港府想取信於民,長遠來說必須迎難而上,大刀闊斧地推動各種社會改革,短期來說則必須盡快解決疫情,達致「清零」,否則任由疫情延續下去,只會加劇港府失效失信的惡性循環。

在餐廳及商場使用「安心出行」掃描二維碼的客人少之又少(點圖放大):

+2

數百人負責追蹤遠未足夠

但更重要的是,香港在追蹤溯源方面可以學習內地的空間還有很多。在進行追蹤工作的規模上,香港明顯遠遠未達標。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近日透露,原本衛生署和警方合共僅140多人負責追蹤工作,現短期內可以提升至約290人。不過這與河北組織的500多支流調隊伍相比,明顯是小巫見大巫。

另一位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每個確診個案起碼有10個密切接觸者,但當局很多時只找到兩至四個,他建議港府動用一萬名紀律部隊人員協助追蹤工作。參考河北進行流調的規模及速度,港府應慎重考慮袁國勇的意見。

內地處理冷鏈產品做法值得參考

除了追蹤溯源,內地對於進口冷鏈產品的做法也值得香港參考。早前內地多地有進口冷鏈產品從業人員感染新冠肺炎,多種急凍食物包裝也驗出對病毒呈陽性反應,這顯示出進口冷鏈產品或是疫情來源之一。

內地處理冷鏈產品的態度非常嚴謹(點圖放大):

據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近日表示,截至去年底港府抽取逾1300個冷凍食品樣本作檢測,又曾為持牌凍房的2200名從業員檢測。陳肇始又引用世界衞生組織及內地文獻指出,即使冷凍食品包裝載有新冠病毒,病毒量都甚低亦可能不具傳染性,暫時不會要求進口食品持有病毒陰性證明才可進口。

在可行範圍之內,既有先例可循,港府何不多走一步以防微杜漸呢?現時進口內地的冷鏈食品如沒有核酸檢測報告、消毒證明及追溯信息,均不得上市銷售。多地的冷鏈產品從業人員甚至是從事非冷鏈貨物裝卸的人員也需要定期進行核酸檢測。即使是來自高風險國家進口的非冷鏈貨物,也會進行檢測和消毒。

實則港府心知肚明,香港這一邊若果久久未能「清零」,則永無與內地重新通關之日。誠然,香港不可能將內地的做法完全搬過來,但是內地由追蹤溯源至處理冷鏈產品等各種做法均值得香港參考倣效。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若果溯源追截做不足功夫,每一波疫情都只會不斷重演零星爆發、社區蔓延、收緊防疫措施的戲碼,拖延不知多少時日,而這一點值得本港全社會上下深思。

當然,港府對此要負上最大責任,官員口裡常說應做則做,行動上卻往往停滯不前,這不過是重覆過往政府管治失效失信的惡性循環。港府若要重建市民對政府的施政信心,必須由處理疫情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