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武漢・十二|滯鄂港人:最關心何時才能回到正常的香港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作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最早的震中,武漢現在是否真的安全,一直是香港及海內外許多人的疑問。儘管武漢疫情早已在2020年3月左右就得到控制,4月8日城市解封,經濟社會生活恢復如初,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強勢維持在內地十大城市之列,但對許多不熟悉武漢的人來說,或多或少還有點聞之色變。

6月到武漢出任香港貿易發展局華中代表、武漢香港商會秘書長的梁君豪,對此頗有感觸。

來武漢不是永別

12月10日上午,我們在漢口中信泰富大廈採訪到梁君豪,他說6月來武漢時身邊朋友「好像跟我永別一樣」,擔心他去了不安全,因為「對他們來說武漢還是疫情的震中」。可等梁君豪真正踏上武漢的土地,很快就發現武漢比他想像中安全許多。

這是梁君豪第一次到武漢。當時不論是他乘坐的飛機,還是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都是空蕩蕩,沒什麼人。這既是因為他是晚上抵達,人相對較少,亦是因為當時還有不少人對武漢在「心理上有點擔憂」,「要三思而後行」。

抵達武漢沒多久,梁君豪一個感觸是,「我的生活真的非常正常,比我在香港的朋友還要正常」。他喜歡運動,經常去當地健身房或戶外跑步,一切正常,反之香港由於疫情的持續反彈,健身房時開時關,最近又再一次被迫關閉。

武漢香港商會秘書長梁君豪到武漢後,對內地有了新的認識。

7月底,香港疫情第三波來勢洶洶,港府一度全面禁止堂食,導致不少港人不得不在酷熱天氣在公園、樓梯、天橋底、地鐵站用餐,引發較大爭議。隨後,8月1日恢復早午堂食,但每桌僅限兩人,晚間依然禁堂食。而那時的梁君豪正和一群在武漢的香港人聚餐,看香港禁止堂食的新聞,感覺有點諷刺與無奈。眼下,梁君豪和在內地的港人最關心的一個話題就是何時可以正常回到香港。

用武漢香港商會副秘書長李駱的話來形容,梁君豪來武漢後迅速變成了直播主,向他的香港朋友直播武漢的現時情況。梁君豪坦言:「武漢真的恢復正常了,大家生活已經重啟,沒有想像中的不安全,大家的衛生意識亦已提高。我們可以正常工作,可以正常舉行研討會、展覽會和大型宴會,我把這些發給香港朋友看,對他們來說是不可思議的。」

談到當前香港防疫,他認為港府比較兩難,目前的措施難以像內地那樣徹底控制住疫情,但效仿內地又缺乏實際可操作性,作為香港人,他亦感到遺憾與無奈。

重新認識武漢與內地

回歸以來,雖然在兩地日益頻密的交往融合中,不少港人得以重新認識內地,形成一套相對客觀、全面的認知,但仍然有不少港人不太了解內地,對內地的印象甚至還停留在二三十年前。這種情況在網絡更為明顯。

梁君豪說:「過去多年,在香港流傳的內地信息,大部分都是相對負面的,比如內地到處都是假雞蛋、假醬油、地溝油,山寨貨、假東西鋪天蓋地,幾乎所有東西都是假的,都是騙人的;內地遍地都是小偷,港人來內地肯定會被騙。」但正如梁君豪所言,任何一個社會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尤其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超大型國家,人口體量那麼龐大,難免「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我們既不能因為少數人做壞事而去遮蔽問題、美化內地,也不能只看到內地壞的一面。

任何社會都有一個發展過程,內地從一套舊有的、落後的、僵化的、封閉的計劃經濟體系向多元開放的市場經濟體系轉變,不可避免會在大轉型過程中產生各種問題。不論是假醬油、地溝油和山寨貨之類問題,還是內地輿論普遍詬病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城市管理髒亂差,其實都是大轉型的陣痛。過去數年隨着內地社會的持續發展,這些問題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改善。

以山寨貨為例,深圳曾經是港人嘲諷的假貨之都,但如今已然崛起為國際科創中心。內地還有很多落後的地方,還有很多需改進的地方,深圳的蜕變足以說明凡事都有一個過程。

武漢的發展變化只是內地巨變的一個側面,圖為武漢江漢路步行街上的行人。

梁君豪以他親身經歷,給我們講述了他所看到的內地變化。他說:「年少時到內地旅遊,最怕去公共廁所,條件太差,很恐怖的地方,但過去半年,每去一個地方總得去下廁所,發現已經變得非常乾淨、現代,硬件軟件都非常好,我個人覺得,看一個地方的廁所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這個地方的文明與發展程度」。

與內地融合發展是很現實的選擇

「我作為一個外來人來這裏生活,本來有點擔心,生活會不會不習慣,在香港生活已經算很方便,但沒想到今天內地的生活方便程度已經超出香港許多,電子支付、外賣、網絡購物非常普及,大家出門都不用帶錢包,亦不需要知道銀行、ATM機在哪兒,小偷這個行業都快消失。」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網絡科技發展侵犯隱私空間時,他說:「這取決於程度,現在科技進步都是為大家提高生活便捷程度。以前做人口普查,不就是過去的大數據嗎?目的都是為社會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當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重點是數據擁有者如何運用這些數據,在合理限度內,有法律保障,爭取經濟社會更大發展。」

內地因為過去多年的巨大發展,所謂「中國崩潰論」而今幾乎已經沒人相信,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與中國建立經貿合作,分享中國崛起的紅利。反倒是近水樓台的香港面對北京一再倡導的融合發展,一直有所猶疑。梁君豪對此頗為認真地表示:「疫情讓人非常明顯地感受到香港是個外向型經濟體,對外依賴非常重,單靠本土經濟根本不夠支撐,港人的視野一定要向外看,而內地與香港同屬一個國家,距離又是最近,機會還多,相對來說容易合作,從客觀理論出發,再從難易程度考慮,你不選擇與內地融合發展,難道要捨近求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