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版三峽︱水電潛能超過「3個三峽」 公眾反彈將成最大暗湧?
據《中國能源報》報道,11月26日,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董事長晏志勇在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上說:「(中共)黨中央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實施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這在中央文件中是史無前例的,寫得很清楚,是『實施』。對於水電行業來講,這是一次歷史性機遇」。
駐印使館:尚處前期規劃和論證階段
招晏志勇所引述的「十四五」規劃內容,關鍵在於「實施」二字,然而在規劃所載「拓展投資空間」項下,「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只是紜紜新基建的其中一項,與川藏鐵路、星際探測、北斗系統產業化等有待「實施」的「重大工程」並列,而且「開發」的形式還有待商榷。
駐印度大使館日前即就此發表聲明,指目前開發工作尚處於前期規劃和論證階段,外界沒有必要過分解讀。
相關圖輯|雅魯藏布江是中國最長的高原河流(點圖放大):
那麼晏志勇是否僅限於表達樂觀預期呢?今年10月底,他已率團會見西藏黨政領導層,並且見證中電建與西藏政府簽訂「十四五」戰略合作協議,可見他並非止泛泛而談而已。
實則就開發雅魯藏布江(下稱「雅江」)水電能源這個議題本身,早就由構想進入行動階段。華能集團於2014年建成雅江幹流上建造第一座水電站,名為「藏木水電站」,而截至今年5月19日,已累計發電量101.74億千瓦時。另外,雅江流域上現有「大古水電站」和「街需水電站」正在動工,加查水電站則已投入運作,規劃中的水電站還有4座。
推薦文章:西藏版三峽︱「藏區大開發」啟動 雅魯藏布江水電站勢成主引擎
擬建6座水電站加引水隧道
至於專門針對雅江下游開發,晏志勇的發言都不算是新奇見解。他所提及「3個多三峽電站(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的講法,特指在雅江下游的「大拐彎地區」,該流域於50公里直線距離內測量得2000米的落差,從而「匯集了近7000萬千瓦的技術可開發資源」。百度百科上即有「墨脫水電站」這欄目,當中有關大拐彎地區水電開發的內容與晏志勇所言大同小異。
相關圖輯|雅江流域上的中國水電站(點圖放大):
由此可見,雅江水電開發已是行進當中,只不過最受注目的下游「大拐彎地區」卻停留在討論階段,直到現在才又有進入官方議程的跡象。與興建三峽大壩時不同,中國現時已是首屈一指的水電工程大國,技術、人才和經驗充足,但以大拐彎地區潛能之大,也代表工程挑戰是前所未有的,最顯淺的一點是,若要利用大拐彎水力資源,計劃興建的大型水電站不是1座,而是6座,兼且還要開鑿一條十多公里長的引水隧道,所以成本效益考量必須十分謹慎。
推薦文章:西藏版三峽︱新大壩恐再掀中印衝突 「國家安全」有賴跨國合作?
當年興建三峽大壩,為蓄水而淹沒大片城鄉人口相對稠密地區,遷移了逾百萬國民,補償和安置爭議不絕。至於大拐彎大壩群,蓄水量仍然是未知之數,但即使雅江上游流經藏區主要城鎮,但全西藏的人口就只得數百萬,受影響的國民人數應該比三峽工程少得多。
相關圖輯|中印班公湖南岸對峙一線圖像(點圖放大):
可是另一邊廂,當地交通條件與三峽地區不可同日而語,亟待公路和鐵路建成擴容才能經陸路運輸施工機械,而且為了達成「藏電外輸」,電網建設又牽涉更為遼闊的地區建設安排,因此不但基建成本應會比三峽工程高得多,暫時流傳的水電站施工開始年份亦遲至2030年。
公眾參與度料超三峽大壩爭議
除了上述種種難關,當晏志勇的言論一出,下游國家如印度可想而知反應極大,印媒質疑流域環境會受破壞之餘,自家水資源安全也會受制於北京。印度輿情迴響之快之大實在地反映,議題只要進入互聯網世界,一旦形成討論焦點而事態有持續發展,熱度即可能居高不下。放諸於本國社會條件,上述的傳播現象同樣有機會發生。
相關圖輯|長江三峽水庫建造情況(點圖放大):
1992年,全國人大表決三峽大壩建設議案,贊成票「竟然」只佔總數票三份之二左右,迄今仍是歷來得票率最低的獲通過議案。不少國民至今仍質疑,三峽大壩的經濟效益能否抵銷生態成本,建設品質能否抵禦自然力量和軍事攻擊,周邊地震頻繁是否與大壩有關。
時至今日,國民生活和教育水平更高,對公共財政、生態保護、政策制定過程有更多的看法和意見,尤其是以中國互聯網之發達,以及雅江下游大壩工程對國家福祉之舉足輕重,相信一待規劃細節曝光,正反雙方的辯論會更加激烈,參與人數亦會大大增加。雖然大拐彎遠在國境邊陲人跡罕至,但在國情國勢與二三十年前截然不同的當下,這項世紀工程的最大挑戰或者不是技術和成本問題,而是公眾輿論反彈,考驗官方的公關技巧和政策解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