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ber上架上網免「翻牆」 中共網絡管控的鬆綁迹象?

撰文:王新
出版:更新:

可以實現部分網絡「翻牆」功能的瀏覽器「Tuber瀏覽器」上架消息,受到中國網民的熱烈關注。
可惜的是,Tuber瀏覽器僅「存活」一天半時間就被全面下架。

2020年10月9日,Tuber瀏覽器在中國低調上線。(多維新聞)

這款由中國主營網絡安全的公司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簡稱360)旗下控股公司開發的瀏覽器,宣稱已經通過中國相關主管部門的審核,獲得上線經營許可。Tuber可以訪問部分被「防火長城」屏蔽的境外網站,例如YouTube、Facebook、Instagram等。

在一向嚴格的中國互聯網管控之下,Tuber的橫空出世瞬間引爆中國網絡輿論。猶豫者有之,歡呼者有之。加之10月9日,央視宣布將於10月10日上午正式復播NBA賽事,令輿論對中國政府是否將在近年不斷釋放繼續開放的信號之下,再進一步對鬆綁嚴格互聯網監管充滿期待。

央視在10月10日正式復播NBA。(美聯社)

中國對於網絡管控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就已經開始,當時官方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涉及金融洗錢、國際詐騙,兒童色情等犯罪行為,以及具有政治顛覆性質的站點進行IP封鎖,防止一般民眾訪問被過濾的網站。這種對境外網絡進行審查和封鎖的系統,被統稱為「防火長城」(Great Firewall,GFW),也稱作是「中國防火牆」。中國網民要突破網絡審查和封鎖,訪問境外被封鎖網站,就只能透過VPN「翻牆」。

可惜在中共十八大之後,中國政府對於網絡管控逐漸收緊,將逐步從技術上封鎖,過渡到在法律上給予明確規定。先是中國國務院在1996年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緊隨其後,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在2017年1月22日公布了《關於清理規範互聯網網絡接入服務市場的通知》,規定未經電信主管部門批准,不得自行創建或租用VPN等其他方式開展跨境經營活動。

從那時起,官方就在釋放一種訊號,警示企業和個人重視「翻牆」的法律後果。最新出台的法規,則是在2020年5月,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改委等12個部門聯合發布《網絡安全審查辦法》。

互聯網剛剛接入中國時,曾有美國高級政客直白表示「有了互聯網,對付中國就有了辦法」、「中國不會拒絕互聯網這種技術,這是我們的可乘之機」,構築「防火長城」正正是反映了中國在網絡領域的防禦意識。但隨着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擴大以及現實的使用需求,都決定了無論是在意識形態,還是互聯網市場競爭,中國都需要有直面的勇氣。隨着科技以及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中國「防火長城」防禦意義是否還有必要已引發很多爭議,呼籲放鬆網絡管控的呼聲不斷出現。

一年前的NBA事件導致的中西方輿論戰期間,曾有媒體對生活在中國「防火長城」內網民有以下的描述:與防火牆共同成長的中國年輕一代似乎不在乎防火牆的存在,他們在防火牆內形成了自己的網絡生態,無論是一批可與西方相比的互聯網企業還是一套區隔於西方之外的獨立邏輯運轉體系,使得他們滿足於現有的網絡環境。由此可見,中國與西方之間,已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互聯網生態及輿論場。

從近兩年的動向看,中國的網絡開放呈現兩個極端,一方面是近兩年官方對VPN的管制加緊,處罰對象從服務商擴延至個人用戶。另一方面,官方在有節奏地放開地方政府對VPN的試用,例如2019年8月中國工信部在北京部分區域放寬VPN外資准入條件,之前上海自貿區也有類似舉動。更早之前海南獲得自由貿易試驗區定位後,也曾着手向外國遊客開放國際社交平台。

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的背景下,經濟「內循環」概念並未讓中國減緩對外開放的步伐。Tuber的出現,或許可以讓外界期待中共對互聯網管控的新運營模式的出現。不過到底是管制部分鬆綁還是中西方輿論將出現更嚴重的平行線現象?只能讓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