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拒大陸 台灣孤注一擲枯等「民主疫苗」?
根據法新社在9月27日最新統整的數據顯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全球確診死亡病例已超過百萬人。面對尚看不見盡頭的新冠肺炎疫情,世人無不引頸期盼著疫苗的問世。
在疫苗研發進度滯後的台灣,日前雖已與國際平台「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簽約,不過,台衛生部長陳時中在9月25日於台立法院接受在野黨立委質詢時,卻也直接表明在COVAX平台上「確定不會選擇中國疫苗」,引發社會熱議。
由於目前在COVAX平台上可能優先候選的九種新冠疫苗,有兩種來自中國大陸。此外,目前全球僅有九種新冠疫苗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其中就有五種為中國大陸研發。陳時中在「不確定」台灣何時可分配到疫苗的同時,卻先「確定」排除有望通過安全和有效性測試的陸制疫苗,因此引來輿論批評其意識形態凌駕科學專業。
台《聯合新聞網》報道指出,如果完全拒絕陸貨,台灣恐只剩一種疫苗可選,因歐美製的四種疫苗,其中有三種屬「超高科技」疫苗,需要在攝氏零下80度的環境下超低温運送,但台灣並沒有條件配合此冷鏈運輸。
面對外界的批評與質疑,陳時中在9月27日獲頒「防疫英雄」獎章時回應指,台灣「本來的規定」就不準進口中國大陸製造的相關血液製劑、球蛋白、疫苗等產品,並強調不是針對陸制新冠疫苗才訂定的新辦法。至於台灣是如果只剩一種疫苗可選怎麼辦?陳時中則說,四種國際藥廠的疫苗,只有兩種需分別在攝氏零下20度,攝氏零下70度保存,這條件對各國來說都有進口的困難,能採購的國家並不多,但台灣若一定要使用這類型的疫苗,也會準備好冷鏈運輸。
不過,陳時中所謂「本來就」對陸制疫苗有禁令的「澄清」,恐怕仍是無洗刷部分社會輿論對於民進黨當局「逢中必反」的既定看法。因為假如台灣無法進口陸制疫苗是個既成事實的話,何以在第一時間,陳時中不肯把話說清楚、講明白,反而是「政治表態」似的在「拒陸貨」?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陳時中似乎並不避諱繼續背上「反中凌駕科學」的罵名。
陳時中在9月28日再次赴台立法院備詢,有立委問,如果陸制疫苗假如比其他疫苗更好,也獲得國際認同,台灣是否仍拒絕使用的質問?對此,他除再次澄清枱灣「本來就」不能進口陸制疫苗外,又更進一步質疑起了陸制疫苗的品質,原因是過去陸制疫苗「有出過問題」。
然而,當陳時中對陸制疫苗的品質提出質疑時,他卻沒有向台灣人說明,為何歐美藥廠的疫苗就比較可靠,因此台灣無需考慮它們是否有其他不良的產品紀錄。
此外,陳時中未向台灣人報吿的還有不久前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Soumya Swaminathan)才對陸制疫苗再次表達樂觀的態度。日前,蘇米婭·斯瓦米納指出,世衛組織對陸制疫苗很感興趣,並認為大陸的新冠疫苗研發項目非常活躍,而且一些疫苗在現階段臨床試驗中已被證明有效。
究竟台灣是否真「無法」禁止陸制疫苗進口,恐怕也有待進一步釐清。據台媒《中國時報》報道指出,台衛福部內部有不具名人士透露,台灣其實「未針對陸制疫苗與血液製劑立下禁令」,只是目前沒有業者申請,市面上才沒有相關製品,而申請需經台食藥署安全性評估後,才有辦法上市。
不論此消息來源是否可靠,但按理來說,任何一項疫苗最後是否被台灣人使用,理論上不論疫苗出生地,都還是需經台灣衛生部門安全性的評估來把關才是。大陸疫苗是否有問題,陳時中大可以等評估後,至少在有「科學證據」的情況下,再對陸制疫苗的品質說三道四,實在無需妄下定論。否則,只會叫人質疑,難道反中的政治目標是優先於台灣人的健康和社會經濟的穩定復甦?
這也已非民進黨當局第一次用「反中意識形態凌駕科學」來部署防疫。此前,遲遲無法被平等對待入台就學的陸生,以及被迫與至親分離多時的滯陸「小明」和新婚陸配都是見證民進黨當局在「反中」防疫線下,因「國籍沒選台灣」、身份前綴與大陸掛鈎,而受盡差別待遇的親歷者。
然而,反中意識形態不論在政治、經濟或疫情防控上,都只會矇蔽了台灣對於現實的認識,進而無助於台灣找到符合切身利益的解方。誠如台灣的前途命運不該孤注一擲在美國主導的政治、經濟格局下,台灣在疫苗的選擇上也應科學的看待陸制疫苗的發展,以全體人民的利益為考量來找到安全、可行的疫苗,而非只是枯等「民主疫苗」,自恃靠「台灣人的氣質」就可以打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