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補選】選舉終於結束 一切都該回歸正軌
當2018年11月24日「賣菜郎」韓國瑜打破民進黨長年在高雄市的壟斷贏得市長寶座後,台灣政壇就陷入一場翻天覆地的改變。然而,也是因為韓國瑜的大起與隨之而來的大落,連帶讓台灣、特別是高雄市陷入了選舉的無限輪迴,社會對立嚴重、不同陣營彼此叫囂無法包容的亂象此起彼落。
如今,隨着陳其邁在補選中的當選,民進黨重奪高雄「心願已遂」,不同陣營應當拋開政治紛擾,重新整裝出發,將社會導入正軌。
近兩年來,隨着2019年「習五點」提出、以及香港「反修例事件」,讓民進黨可以「不問政策,只為選票」大賣「芒果乾」(亡國感),民眾也盲目地拋開對民進黨政府執政的不滿,即便民進黨對2018年選戰中民眾表達的質疑根本未曾改變,仍願意積極投票支持,就因為民進黨比較會「抗中保台」,讓蔡英文連任成功。
同時間,蔡英文的國民黨對手韓國瑜在甫當選市長後,就想趁勢挑戰總統大位,事後證明「欲速則不達」,沒能得到多數台灣民眾的認同,還讓高雄市陷入空前的混亂。自2018年11月以來,截至8月15日的高雄市長補選日,高雄市就舉辦了4次選舉,市長選舉、總統大選、市長罷免、再到市長補選,難怪許多高雄人都承認,「累了」。
此次補選,陳其邁獲得了67萬餘票,在投票率僅41%左右的情況下,以得票率70.03%的大幅優勢,擊退了國民黨提名的現任市議員李眉蓁、與民眾黨提名的現任市議員吳益政。而若從陳其邁獲得的支持度來看,2018年其只得到近45%的選票,但2020年大選蔡英文在高雄就重新獲得62.23%的支持度,此次陳其邁更以逾七成的得票率「得償所望」,足見民進黨在高雄的基本盤仍舊牢固。
不過,近兩年來高雄在藍、綠鬥爭與自詡白色的民眾黨參一腳的情況下,加上民間罷韓團體與韓粉之間的種種對抗張力,雖然讓高雄成為全台注目的政治中心,但表現出來的不是欣羨高雄的進步與改變,更多的是民粹的操弄、以及政治凌駕民生的危機。
如今,陳其邁終於當選了,民進黨也成功「光復高雄」,但對高雄市民來說真的夠了,之於台灣民眾亦然。陳其邁說,未來的施政主軸在於「產業轉型優先、增加就業優先、重大交通建設優先、解決空氣污染優先」,期許他能夠確實全面回歸市政,處理好高雄市的民生就業、財政問題,甚至,就像對手李眉蓁提出的用水問題,這樣一個最基本的、最素樸的民眾需求,民進黨20餘年執政卻都無法解決,陳其邁能否完善處理,也是外界聚焦之處。
更重要的,陳其邁也要注意到,是否他當選了,那些「北漂青年」就會選擇返回高雄?高雄多年來的財政赤字問題又該如何解決?他還必須要戮力去弭平高雄因為短時間內多場選舉所衍生出的社會撕裂。
此外,韓國瑜從2018年狂拿53.86%選票,不到兩年時間又被高票罷免,如今民進黨收復高雄。但別認為民進黨當初敗選高雄只是「大意失荊州」,而是1998年謝長廷開啟綠色執政後的長期累積。韓國瑜大起大落、陳其邁復甦的過程,這潮起潮落反映了台灣民主體制下的人民選擇,但亦折射出選民在這個「形式有餘,質量不足」體制下的困境,只能用「報復性的政治投票」來反映自己對政治、政黨、政客的不滿,「昨日的綠,今日的藍」,是同一套道理,藍綠都應該更謙卑。
無論如何,選舉終於看似結束了,未來兩年陳其邁要怎麼帶領高雄,不只高雄人在看,全台民眾也在看,有了韓國瑜的經驗,陳其邁也不能自以為市長寶座「穩如泰山」,一切仍得回歸到市政的本質與人民的需求上,戰戰兢兢做好本份、不好高騖遠,才能細水長流、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