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擴充核武庫之爭背後 危險的「核武鼓動」

撰文:孫飛
出版:更新:

全世界正在見證中美關係迅速惡化,並且出現了許多悲觀預期。近期中國國內更出現了擴充核武器數量的爭議。這種爭議的出現應非意外,只不過是中美關係惡化一系列連鎖反應的其中一環。

事實上,在2019年上半年,中美之間就在核武器的議題上有過一次試探性的交鋒。兩國國內似乎不約而同出現了鼓動擴容核武庫的聲音。但是不論如何,中美都應該盡力避免重回美蘇「冷戰」期間相互核威懾的局面。

中國核武庫擴容風波

稍早前,被稱為「核軍控專家」的中國「全軍核安全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楊承軍發表了一篇措詞強硬的文章《警惕有人惡意炒作我國涉核問題》,提出「五點看法」,其主要觀點有兩個,一是肯定中國核武實力與現狀,二是否定外界對中國核武的「炒作」。其中所稱「完全不需要無關人員的『長臂干預』」、「核武器發展屬於國家機密,不容在媒體上公開討論」,似乎意有所指。

中國全軍核安全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楊承軍。(網絡圖片)

在很多人看來,中國輿論場中對本國核武器的這一波熱烈討論是由《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所引發。

2020年5月8日,胡錫進發表個人微博提出,「中國需要在較短的時間裏將核彈頭數量擴大到千枚的水平,包括至少要有100枚東風-41戰略導彈」。由此引發的高漲輿情中,支持者與批評者各起聲勢,最初的批評者中就有楊承軍。當時他就發表過一篇觀點相近的文章《炒作核武器數量對國家有百害而無一利》。見慣輿情風波的胡錫進稍後又發多條微博對其發言做出一番解釋、調整和反駁。

胡錫進的提議甚至「驚動」了美國。美國裁軍大使伍德(Robert Wood)在6月30日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上批評中國核軍控政策,指稱中國對世界和平與安全構成主要威脅,要求中方就胡錫進的擴充至千枚核彈頭提議做出解釋。

+2

其實胡錫進對中國核武器的公開討論並非無中生有,至少可以追溯至一年前中美在核軍控問題上的一次交鋒。2019年4月29日,胡錫進在其微博上以視頻談話的方式表達過類似觀點,其所針對的是「美國已經暴露出想要把中國拉進美俄核裁軍的強烈念頭」。

當時在中美關係趨於緊張,但中國國內輿論鮮有提及本國核武器話題時,美國方面已經對中國的核武器有所注意和動作。當美俄兩國準備就2021年續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展開外交接觸時,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一方面展示消極不配合的姿態,以及有意擴充本國核武庫;一方面向媒體透露正在動議將中國納入美俄軍控條約,「包括所有武器、所有彈頭和所有導彈」。

但中國立即明確表達了拒絕態度。其論點之一是中國核武器數量遠遠不及美俄兩國。據美國科學家聯盟在2019年4月前後公布的估算,2018年中國僅有280枚核彈頭,而美國和俄羅斯各有6,450枚和6,490枚,均是中國的20多倍。當然,外界對核武器數量的估算大致範圍或許沒有太大出入,但也未必完全準確。

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傅聰在2020年7月更稱,「如果美國將核武器削減至中國水平,中國將樂於加入美俄談判。但事實上,我們知道這不可能發生。」

美國LGM-30G Minuteman-III導彈。(網絡投票)

兩種威懾理論之爭

核武器作為一種不會輕易使用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敵方對其具體規模和性能技術的未知,意味着「不知彼」,因此可能會有所顧忌,不敢輕舉妄動。而且,其低調姿態也有助於降低其他無核國家的恐懼和擔憂。這是一種核威懾建立的理論邏輯。中國涉軍數據一向比較神秘,核武方面更是密不透風,應該正是秉持這一種威懾理論。不過,中方的低調未必會抵消美方的警惕,《紐約時報》近期一篇文章便稱,「美國對中國正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做的了解越少,就越必須依據最壞的情況來相應調整其核力量。」

「冷戰」期間的美蘇兩國卻是另一種「玩法」。兩國競相擴充核武庫,宣揚核武威力,其核武器的龐大規模令對方長年生活在恐怖陰影之下,其威懾力自然十分有效,話語權也因此提高。這是另一種核威懾建立的理論邏輯,而且對有核國家和無核國家同樣有效。

楊承軍與胡錫進所提出的不同的涉核觀點,背後應該是就是這兩種核威懾理論邏輯的分歧。這兩種理論邏輯各有其支持者和反對者,而相關爭論出現說明在中美關係惡化背景下,兩國國內均出現了擴充核武庫的鼓動。當然,這種鼓動未必代表和影響中國高層與軍方的意志,不過至少是對美方的一次提醒——中國也是一個核大國。

+4

另外,楊承軍反對媒體炒作中國核武的文章,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中國輿論場對核武的關注和炒作。他的文章被媒體捕捉到另一個重要信息。日本共同社注意到,楊承軍文章中稱「中國已具備在落地前探測到敵方發射的核導彈、並用核武器進行反擊的預警系統」,「中國軍方擁有在敵方使用核導彈攻擊的情況下,可在發射後數分鐘內探測並在落地前進行核反擊的預警系統。」報道稱,目前世界上僅有美國和俄羅斯擁有核導彈預警系統技術,這意味着中國提升核戰鬥力並改變了世界戰略平衡。

「核導彈預警系統技術」,其實也是核威懾的構成因素。核彈頭數量的增加與公開,作為最顯而易見的指標,確實能大幅提高威懾力,遏制對方鷹派的非理性衝動。

不過,核威懾不僅體現在核彈頭規模上,核武器的具體性能效果,載核導彈與戰略轟炸機的突防能力,反導武器和對戰略轟炸機的攔截能力,以及核武器的保養管理、在面臨核打擊時的生存能力等等,也是極為關鍵的影響因素。例如,即使中國僅有280枚核彈頭,如果其中的大部分都有能力突破美國的防禦體系,對擁有20多倍核彈頭數量的美國而言也稱得上事關生死存亡的威脅。

整體來看,中美關係正在迅速下滑,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大增,核威懾也將一直存在,兩國都不得不尊重對方作為一個擁有核武器國家的事實,但還遠遠沒有惡化到相互威脅使用核武器的地步。不論如何,雙方都需要在核武器問題上保持克制態度,美蘇「冷戰」時期的核武恐怖平衡局面不應再度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