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2020.觀察】中南海的務實與強硬

撰文:孫瀾
出版:更新:

作為洞察中國政治變化的重要風向標,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推遲了兩個多月的中國兩會,已接近尾聲。這場改革開放以來召開最晚,會期最短的一年一度的標誌性政治集會,傳遞出中南海的務實與強硬。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吿,是上述信息最為集中的展現。相比往年1.95萬字左右,今次報吿只有約1.04萬字,力求「實幹為要」。而李克強更是以超過平常講話1.5倍的語速,在一個小時內就宣讀完畢。

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科協、科技界委員並參加討論。(中國政府網)

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吿中,對GDP目標是這樣表述的:綜合研判形勢,我們對疫情前考慮的預期目標作了適當調整;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

這樣的提法,在近年來的政府工作報吿中,還是第一次。之所以這樣安排,政府工作報吿也予以合乎實際、令人信服的解釋與說明:「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

2020年5月2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領導層在會場前排就坐。(Reuters)

對於今年政府工作報吿中未提具體GDP數字目標的做法,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受疫情影響,當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之下,不設定GDP增長目標,是實事求是的做法。

2015年,7%左右; 2016年,6.5%-7%; 2017年,6.5%左右; 2018年,6.5%左右; 2019年,6%-6.5%; 2020年,不設GDP目標。
2015年至2020年中國政府的GDP目標

一句話:實事求是。當前,全球疫情形勢仍在發展,其走向尚難作出準確研判。受此影響,全球經貿形勢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中美貿易戰還仍然在持續,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未來面臨的壓力只會比現在更加巨大。

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的不確定性,以及中美貿易戰等諸多因素的交織,必然給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難以預料的影響。在這樣的形勢下,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中國政府不再設GDP的具體增長目標,是中南海尊重客觀規律,因時而變,及時作出的適當調整。

與不設GDP的具體增長目標相對應的,還包括「穩」字當頭,到「保」字當頭經濟基調。即在原本「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重要經濟提法的基礎上,增加「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5月2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新華社)

以保促穩、穩中求進,這裏也可以看到中南海的務實。據統計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吿中,「保」是出現頻次最高的詞,共出現85次。林毅夫認為,這是針對當前情況提出的非常有針對性的治理思路,是很具體的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第一季度經濟造成巨大損失。中國官方公布數據顯示,中國一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下降6.8%,創下中國公布GDP數據以來的最糟糕記錄。在諸多不確定之下,這無疑是最為正確的選擇。

當然,沒有提出具體增速目標,並不是說就沒有了發展目標。「未來只要疫情過了,我們的潛力、增長空間、可用的政策手段都還在。所以我相信,我們還是會維持比較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態勢。」林毅夫表示。

中南海的務實,還體現在軍費增長上。中國財政部兩會期間發佈的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報吿顯示,中國軍費今年預計達12,680.05億元,增長6.6%。

5月2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這是記者在採訪。(新華社)

這一增速低於2018年的8.1%和2019年的7.5%,也是近30年來最低數值,但總額增加。中國去年軍費為1.19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國防費用佔GDP比重多年保持在1.3%左右,大大低於2.6%的世界平均水平。2020年的中國軍費預算,國家安全形勢的變化而增加,仍然在正常的增長軌道之上。

對此,中國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人大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吳謙最新表態稱:中國在考量國防預算時,手中有兩本賬,既要算經濟賬,更要算安全賬。現下形勢當中,中國國防費適度穩定增長理所應當,很有必要。

他指出,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在國家安全領域面臨着一些新的風險挑戰。從國際看,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時有抬頭,一些國家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國際安全體系和秩序受到衝擊。可以說,天下並不太平。

中國兩會的會場,不乏解放軍代表的身影。 (AP)

從中國國內看,安全威脅多元複雜,反分裂鬥爭形勢更加嚴峻,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在分裂道路上越走越遠。國土安全和海外利益也都面臨着一些現實的威脅。

軍費增長上的按部就班,同樣也是務實的體現。

至於說中南海的強硬一面,體現在觸及國家統一紅線的問題上。這一點凸顯於「港版國安法」的出爐,以及兩岸關係表述上的變化。

對香港暴力事件頻發,甚至出現「港獨」苗頭的街頭政治運動,北京不再一味妥協。「港版國安法」的出爐,便釋放出「強硬」信號。

香港近日再度發生街頭衝突。(中通社)

《多維新聞》曾分析指,2019年6月爆發修例風波以來,香港亂局持續升級,而且暴力衝突開始常態化,手段不斷升級。隨着運動升級,和平的抗議越來越被少數人的激進行動和暴力所綁架,讓很多人感覺香港這場抗議「變了味」。香港激進派在抗議場所打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旗號,揮舞着美英國旗、美國旗,扯下中國國旗扔進大海,衝擊中央駐港機構、立法會,塗污國徽、區徽,「私了」市民……已經讓整個示威遊行發生了質變。

香港這場仍未結束的這場政治風波,嚴重影響了香港社會的正常運轉,香港民眾的生活深受其害,甚至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脅。在此期間,香港經濟陷入衰退,經濟數據大幅下滑。

香港回歸23年來,《基本法》23條立法毫無寸進,北京在《基本法》第23條外另闢途徑,依法制定「港版國安法」,有其現實必要。可以說是對具有「港獨」傾向的暴力示威者,以及背後組織和支持者的釜底抽薪。更是向他們發起警吿: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並不代表就能為所欲為。這是中南海的底線和堅持。

中南海的強硬還體現在對台措辭的變化上。中國的政府工作報吿有關台灣的基調是一貫的「反獨促統」,但在文本表述上與以往有着顯著的變化:首先就是「九二共識」的不再沿用,更重要是,在表述「促進統一」時已不再出現「和平」字眼。

我們要堅持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行徑。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同反對「台獨」、促進統一,我們一定能開創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
——《2020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吿》
我們要堅持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吿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圖謀和行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持續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兩岸同胞同根相系、同命相連,應攜手共創共享全體中國人的美好未來。
——《2019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吿》

對於此中的變化,台灣島內輿論場已經各種討論。中國官方電視台央視對此的解釋是:報吿壓縮,篇幅所限。顯然,對「九二共識」與「和平」的省略,絕不是因為篇幅所限。當然,央視的說法如果是輿論戰迷惑對手,另當別論。

有觀察家指出,細微的字眼變化背後,是兩岸關係變化的映照,更是北京對台政策變化的寫照。

自主張台灣獨立的民進黨執政以來,打破了「九二共識」的默契,兩岸關係進入冰河期,中國大陸加強了對台灣施壓,不斷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目前來看,北京已經對蔡英文當局不抱任何期望。這是其一。

可以預期,未來4年,兩岸關係基本沒有向好的可能。因為蔡英文的政策顯然不會改變,北京對蔡英文當局的打壓自然也不會放鬆。

蔡英文(前右)26日視察台灣憲兵指揮部。(中央社)

其次,和平統一背後是武力統一。現在和平統一從北京的政府工作報吿中剔除,無疑表明和平統一在北京的兩岸統一方案上的權重已經不再。

反獨促統不提「和平」,表明北京在統一台灣問題上,已經開始卸下「和平」的包袱。這一點,可能需要台灣當局和台灣社會認識清楚的。

兩岸分治經過70年漫長歲月,眼見兩岸和平統一遙遙無期,甚至背向而馳,武統台灣這一個選項自然就重新躍上台海上空。如果和平統一無望,武統必然成為中國朝野的集體意志,也將是北京唯一的選擇。

當然,目前還沒有迹象顯示,台海危機會在短時間內發生。但並不表明就不會突然引爆。

當「和平統一」當中的「和平」不再,中南海的強硬也就躍然紙上。這種強硬,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