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黃金周】五一消費火爆 內地迎來「後疫情」經濟
「如果換算成等價食物,『五一』假期前三天(從晚上9時到次日凌晨2時),北京人民吃掉了33萬串烤串,武漢人民吃掉22萬串烤串,上海人民吃了24萬隻小龍蝦」——上周二(5月5日),中國內地十二年以來最長的一次「五一」假期尚未結束,微信和美團便聯合發布了一份《「五一」夜經濟數據》,披露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後首個假期,內地個人消費的火爆情況。
從麵包甜品、小龍蝦,到火鍋、奶茶,餐飲業的火熱銷情,似乎清晰地傳達了內地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蘇信號。與此同時,根據中國文化與旅遊部上周三(5月6日)公布的數據,雖然全國在為期五天的「五一」假期裏接待了1.15億人次的旅客,累計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人民幣,下同),分別只有去年同期(四天)的58.97%和40.42%(北京甚至更低,只有55%和36%),但相較於4月份的數據可說是令人鼓舞,官方稱之為「旅遊業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顯然,這一局面的形成,既是內地新冠疫情基本大局已定和各級政府促銷費、保經濟的大規模動作使然,同時也是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被抑制的消費需求和慾望釋放反彈能量的必然。事實上,消費正在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人們或將在這種消費快速回暖中看到中國經濟的增長韌性,重新定義中國經濟的抗衝擊能力。
▼五一黃金周.圖輯|武漢的夜市「回來了」 民眾齊坐路邊大啖燒烤
吃喝玩樂 衣食住行
《「五一」夜經濟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微信支付線下消費總額較4月環比增長30%,已經恢復並超過去年12月的消費水平。環比3月份同期,「五一」期間休閒娛樂行業增幅521.6%,餐飲行業增幅216.25%,零售行業增幅48.44%,出行行業增幅64.48%。
支付寶發布的首份《中國小店經濟五一報告》也證實了「五一」期間消費需求旺盛—有800萬小店收入水平全面超過去年同期,其中烏魯木齊、長春、西寧、海口、鄭州、銀川、呼和浩特、南寧、貴陽、蘭州消費金額增長名列前十。
與此同時,網上交易因為疫情的肆虐而變得更加普及。中國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監管信息系統的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全國郵政行業共攬收快遞包裹11.02億件,同比增長41.8%;投遞快遞包裹10.38億件,同比增長38.93%。
中國銀聯的統計也顯示,5月1日到5日,銀聯網絡交易總金額突破1.57萬億元,日均交易金額0.31萬億元,已經達到去年「五一」假期日均交易金額的97%。這其中,超市、百貨購物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以及賓館住宿、餐飲、加油等具有典型假期消費特徵的行業已超過往年或與同期持平,成衣服裝店、運動服飾等相關消費筆數較清明小長假普遍增長逾20%。網聯平台處理的電商購物、外賣下單、網上轉賬繳費等線上互聯網支付業務,日均達13.54億筆,同比增長54.59%。
中國銀聯的交通出行交易數據也有不少增長,其中鐵路方面增幅最大,超過50%,航空、加油相關消費筆數較清明小長假日均增幅分別為6%和7%,印證了上述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
不獨於此,各種商業活動的監測數據都驗證了類似事實:隨着疫情防控由應急狀態轉向常態防控,內地的生產生活秩序正在恢復,而作為其中最積極活躍的部份,除必需品之外的彈性消費領域的恢復更具風向標意義。
保經濟 促消費
「五一」假期消費回暖的背景不言而喻。4月底,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之前,各省份紛紛下調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回應級別,推動社會秩序有序恢復,除京津冀、湖北武漢地區外,其他地區在2、3月已把一級回應降為二級或三級,京津冀地區也在4月30日將回應級別下調至二級,武漢在5月2日下調為二級回應。事實上,「五一」前夕,中國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已經連續保持在個位數水平,隨後全國高風險區域清零。
「五一」假期是繼今年春節以來從人流、經濟到社會全面放開的一次長假,疫情穩定為刺激經濟增長創造了條件、提供了機會。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時,中共高層為逐步恢復經濟推出了大規模的動作。在疫情還未得到遏制的2、3月份,中共以遏制疫情為主。這一時段,習近平主要去了武漢和浙江這兩個地方考察,並分別釋放了不同的經濟信號:3月10日的武漢之行向外界釋放了中國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信號,中央政府的工作重點將從疫情防控轉向經濟復蘇;3月29日至4月1日的浙江之行則向外界釋放了中國的經濟正在復蘇、中國的經濟生活正逐步走向正常的信號。
隨着湖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逐步取代疫情防控,成為首要工作。這段時期習近平將陝西選為考察地,4月20至23日考察期間不只考察了復工復產,還考察了陝西的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秩序恢復狀況,相對前兩次,這一次的考察範圍更加全面,被認為是中國復工復產與社會生活秩序恢復的信號。同時,在4月26日武漢新冠患者清零之際,中共高層推出「一攬子政策」扶持湖北經濟、社會發展,這也被外界解讀為中國經濟全面重啟的開始。
這些措施都為穩定就業和促進消費奠定了基礎,而「五一」期間,各地方政府、商家和服務業平台派發了數量不等的消費優惠券,也相當程度刺激了民間的消費欲望。
「五一」假期結束後,內地疫情沒有出現反彈,顯然增強了中國政府疫情防控的信心。上周五(5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指導意見,宣稱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防控工作已從應急狀態轉為常態化,因此「對於疫情發生以來受影響較大的餐館、電影院、劇院等場所,指導意見提出,按照相關技術指南,在落實防控措施前提下,全面開放商場、超市、賓館、餐館等生活場所;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公園、旅遊景點、運動場所,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室內場館,以及影劇院、遊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閒場所,可舉辦各類必要的會議、會展活動等」。相信隨着疫情防控的常態化,逐步解除臨時性管制,消費彈性必然進一步恢復。
中國經濟顯現韌性
早在4月17日疫情剛剛受控之時,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下降6.8%。這一數字是自1992年中國開始公布季度GDP數據以來的最低數值,也是季度增速首次出現負值,對當時的中國社會上下產生了相當的心理衝擊。而考慮到世界疫情發展對中國經濟的二次衝擊,外界普遍預測中國經濟第二季度也不會走向「V」型大反彈,前景依然一片陰霾。然而,中國消費市場的強勁復蘇和快速反彈正在改變外界的預期。
事實上,中國國家統計局在1月份即曾表示,去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2萬億元,同比增長8%,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57.8%,拉動GDP增長3.5個百分點,連續六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當時,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稱,去年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佔比45.9%,實物商品網上零售增長19.5%。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資本形成對增長貢獻率為31.2%,拉動經濟增長1.9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至11%,拉動經濟增長0.7個百分點。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53.9%,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這表明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已經遠遠非單純依賴對外貿易和投資拉動。
此外,中國政府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工具還有很多,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最高層提出的「六保」計劃、減稅降費甚至返還的流動資本釋放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一旦就業增長的保障和穩定的收入增長局面有所改善,中國經濟的韌性將充分釋放,年底的數據可能要比外界預期的好得多。
上文刊登於第213期《香港01》周報(2020年5月11日)《五一消費火爆 內地迎來「後疫情」經濟》。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