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當綠媒口中「香港手足」變成「黑衣魔」 夢也該醒了
曾參與香港反修例示威、目前在台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班就讀的香港籍馬姓男學生,2020年2月間涉嫌性侵有着相同背景的香港籍女子,該香港籍女子最近向台灣警方報案,馬姓學生被立案查辦,檢察官於周二(5日)裁定新台幣1萬元(約合2586港元)保釋金及限制出海、出境處分,以利後續司法偵辦。
一件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的性侵罪,因為加害人與被害人都是因參與反修例運動而避居台灣人士,變成有報道價值的新聞。有趣的是,這則新聞之所以爆發,起於與馬姓學生同樣避居台灣的「手足」,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密錄台灣警方的搜索行動並據以向本港傳媒「爆料」。本港報道後,台媒才循線將這原先僅在受害港女「閠蜜圈」的「秘密」變成公開報道,台警還因此搜出馬姓港生私藏的能發射防暴、胡椒子彈的空氣槍。
不過,還有另一件更有趣的事,《聯合報》、《中國時報》等在反修例示威期間持中性或同理港府或港警立場的台媒,報道這宗仍在偵查中的案件時,並沒有因為案件中的加害人、被害人的特殊身份而「興奮」,反而是立場親綠的《三立新聞網》報道本案時,將馬姓加害者及被性侵的港女均加上香港親中媒體常用的「黑衣魔」頭銜,對其避居台灣行為稱之為「畏罪潛逃」,引發港媒和內媒「圍觀」後,才修改相關用詞。
《三立新聞網》以「黑衣魔」作報道,之所以會被「圍觀」,是因先前反修例正盛時,台灣親綠媒體多讚許示威者的「造反有理、革命無罪」、「抗暴」,並以「香港手足」、「義士」等平常蒙面的黑衣人互打招呼的稱謂同理、美化其毀損公物、私人財產及致人死傷等違法行為是「必要之惡」。
而今《三立新聞網》不經意地使用了「黑衣魔」這個負面詞,台灣部份人對香港「勇武派」過譽的「理想性」及香港部分人對蔡英文政府「撐香港」的想象,也該醒了。
不容否認,2019年3月開始被點火的反修例運動,不少台灣人持同情、同理立場,除了認為港府修訂《逃犯條例》的動機有「幕後黑手」,更多是台灣人本身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於2019年元旦宣示「習五點」後,內心恐懼、反對「一國兩制」的心理投射。
台灣總統蔡英文為了自己的連任順勢操作「芒果乾」(亡國感)、「撐香港」,親綠媒體推波助瀾雖然有其政治目的,但確實也符合彼時部分台灣人,尤其是年輕族群對香港年輕人「挺身抗暴」的想象,「黑衣人」被綠媒形塑成「為民前鋒」、 「義士」的悲壯形象,形容成一同對抗中共威權的「香港手足」,不僅是因為距離產生的「美感」,也符合市場需求。
不過,馬姓港生在台灣涉嫌性侵同樣離港赴台的港女,不僅破壞了「美感」,「同類相殘」顯示的「人性黑暗面」更為巨大,在台避罪的「黑衣人們」,誤以為台灣警方與香港「黑警」 「沆瀣一氣」,成為本案見諸媒體的關鍵,則曝露了他們的「無知」,因為反修例運動的緣起,就包含台、港警方「無法」互通的因素在內。
凡此種種,都傷了過往在台灣被抬得過高且充滿理想性的「義士」形象,《三立新聞網》一時間將「香港手足」變成「黑衣魔」雖然令人錯愕,但若放在符合市場需求脈絡的工具性思考,也不必太過意外。
同樣,那些避居台灣的示威者也該有新的領悟。蔡英文政府雖然在法令許可下,以在台就讀學生名義接受他們「暫時避難」,但不代表他們在台可為所欲為,為台灣帶來治安問題。更直白地說,原本這些人士能否在完成學業後續留台灣,或者到其他國家追求更深的學問,本來就不能只靠「義士」的「光環」,更重要的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否則,返回香港接受審判只是早、晚差別而已。
隨着反修例運動走向歷史,對台灣人及在避居台灣的香港示威者來說,也該是夢醒時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