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當選了,台灣準備好繳保護費了嗎?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選舉落幕,特朗普(Donald Trump)以壓倒性選舉人票數再次入主白宮。然而這場大選的結果,對台灣的影響更為複雜深刻。台灣需要的不是對特朗普「交保護費」的議論,而是認清現實、重新檢視自己的定位。特朗普在某種程度上,只是把「美國優先」的真相攤開在台灣眼前,將那層虛幻的安全感戳破罷了。而所謂的「保護費」也不過是表象,真正的問題在於台灣是否能夠獨立自主,還是依舊將命運寄托於一個把自己當作「商品」的盟友手中。

台灣真能期待「交錢保平安」?

特朗普的商人本色,不但毫不掩飾,反而成為他與盟友打交道的主要策略。在其在任的四年裡,他已經對歐盟、韓國、日本等盟邦毫不客氣地開出價格條件,要各國支付更多的防務費用。他的邏輯直白且粗暴:既然美國是「保護者」,那麼底下的「肉票」就得乖乖交出「保護費」。然而,台灣的政客、媒體卻似乎還心存幻想,以為這樣的「保護費」可以為台灣換來真正的安全。

特朗普的直白話語無疑讓台灣陷入恐慌,但更深的問題在於:台灣能否接受美台軍售關係只是一場赤裸的交易?競選期間,特朗普的話讓台灣不得不重新面對現實,無論哪位美國領導人上任,美台軍售與保護從來就不是「無償贈送」,更不會是美國基於價值觀而願意維護的關係。對於台灣而言,問題並非特朗普有沒有開口收保護費,而是台灣是否能夠坦然面對自己其實只是美國利益布局中的一顆棋子。

2023年7月,特朗普接受媒體專訪時,對美國出兵助台灣有所保留,並斥台灣搶走美國半導體工作:早該阻止。(Fox News截圖)

笨蛋!問題不是「交保護費」

美國方落幕的這場總統大選,確實攸關台灣未來,但不決定台灣未來。特朗普不過是捅破窗紙的一人,猶如他當年成為戳破了法蘭西斯.福山說的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一樣,缺乏傳統外交上優雅文藻的特朗普,只不過是用他的「生意人」思維,扮演了在一個真實世界裡的最現實的一個角色。

特朗普無意間戳破了台灣長期依賴美國的迷思,讓這場雙方的互動不再冠以「民主盟友」的美名,而是簡單粗暴地呈現出「交易」的真面目。事實上,台灣多年來對美國的軍購本質上已是「保護費」,但多數台灣人卻始終抗拒面對這一現實。跳脫傳統外交詞藻的特朗普,其言辭在台方看來自然是粗鄙惡劣,但他其實只是把美台之間的關係簡化成「你掏錢,我賣武器」的形式。台灣真正需要深刻反思的是,為何多年來始終自甘當小弟,始終不敢正視自己在美國利益棋局中的實際角色。

數十年以來,許多台灣人內心深處多希望美國是值得依靠的「老大哥」,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帶點戲劇張力得說,特朗普先是商人,才是美國總統,他會將每一場國際交易都當作生意來看。今年7月,他直言不諱地告訴台灣,若要獲得美國的「保護」,台灣就必須加碼,軍費支出要翻倍乃至達到GDP的10%。這樣的「黑幫式收費」姿態,看似強硬,卻也指出了台灣問題的核心:一味地將自己的安全寄託於「大哥」之上,卻不敢真正承認自己在這場國際關係中的小角色,而這問題正是出在台灣自己矛盾的政治心理:不願意承認自己就是小弟,也不願承認自己跟隨的根本也不是什麼隊長英雄,而是「黑幫大哥」,簡單來說如此而已。

特朗普習慣於將貿易問題和朝核問題、台灣問題等等掛鈎。(Reuters)

美國不是保險公司

回到11月6日,就在特朗普逆襲當選的那一刻,台灣多數人的擔心也跟著落地——憂慮特朗普日後會將台灣「邊緣化」或是「出售」。這背後自然裸露出台灣外交策略的脆弱。事實上,不論是被「邊緣化」還是被「出賣」,對台灣而言並無實質區別,因為美國能賣的從來也不是保護,而是交易籌碼。

不論特朗普未來把台灣捧在手掌心,拱起台灣議題為核心當牌使,還是逕自將台灣在美國外交政策回應地緣政治的變化中邊緣化,這對台灣來說是沒有分別的處境。當然,就目前各種條件來看,台灣還算可以放心,「地緣政治身價不菲」的台灣自然還不會有被邊緣化的問題,但台灣也要擔心,也正因如此,他日一旦被「出售」,越核心的售價才足夠高。某種程度來說,特朗普在養地,也不為過。

比如特朗普甚至可能利用台灣的晶片業優勢或戰略位置,當作對抗北京的籌碼,達到其「交易」的目的,但這樣的「核心地位」不過是利益交換中的浮動籌碼,台灣是否在核心或邊緣,從來都無法由自己掌控,畢竟台灣終究不是美國的第52州,而美國政權更迭對台灣的實際影響也只是一層表象。

2022年12月6日,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出席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首部機台進廠典禮。(Facebook/美國在台協會 AIT)

台灣有可能不交「保護費」給美國嗎?

毫無疑問,台灣政府在攸關台海安全的議題上「十分用心」,但台灣政客寄希望於特朗普或其他美國領導人會為台灣「提供無償保護」,這樣的期待才是台灣真正的弱點:特朗普的存在不是問題的根源,而是台灣內部那種既不敢承認自己依賴美國,又不敢直面兩岸問題的自我矛盾。

反過來說,台灣有可能不交「保護費」給美國嗎?面對兩岸軍力懸殊,台灣當然也可以不交保護費給美國,就靠自己潛艦國造,靠自己的雄三導彈來應對北京戰略嚇阻。但誰都知道這樣一點都不現實。所以台灣向美國繳交保護費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美國真的不再出售,乃至降級出售台灣軍備,這才是台灣要頭大的事。

11月6日,美國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棕櫚灘縣會議中心,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集會上與妻子梅拉尼婭(Melania Trump)慶祝勝出總統大選。(Reuters)

面對特朗普二度當選,台灣方面枕戈待旦,憂心向好的美台關係將邁向未知的未來。未知當然帶給人恐懼,但台灣恐懼的根源,不在保護費,也不在會不會在議題上被邊緣化,而是台灣在面對一個高舉「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政權時,就已經先輸了一大半,既然「美國利益優先」,台灣死命要將自身命運與美國掛勾,只是自討苦吃,美國利益既然優先,台灣將自身利益託管給美國,尤其特朗普,自然就沒有絲毫保障。

特朗普能敲碎台灣的美國信仰?

如今,特朗普的再度當選,不過是告訴台灣:這場交易永遠是利益至上,永遠是「收費制」。台灣面對的不只是特朗普這位先商人後總統,而是一個不斷變化且充滿現實算計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保護費」只是交易的表象,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台灣的自處心態:是繼續把自己定位為「小弟」,還是學會在中美之間走出一條平衡的自主道路。

面對特朗普的當選,台灣不能再把自身安全寄托於幻想之中,也不能再將自己視為「大哥」保護下的受益者。台灣的未來應由自己掌控,而不是寄希望於外來「黑幫大哥」的庇護。特朗普的直言粗語,不過是將台灣內心中不願正視的現實敲碎。若台灣無法擺脫依賴心態,無論誰入主白宮,台灣都將只是大國博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