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44年 中國再向太平洋發射洲際導彈 釋放什麼信號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9月25日上午9時,中國國防部發布消息,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部隊,向太平洋方向實施了一次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試驗。此次試驗使用的洲際導彈攜帶訓練用模擬載荷,落入預定海域。中國軍方說,這次導彈發射是年度軍事訓練例行性安排,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發射前中國已經嚮導彈飛經國家進行了通報。

雖屬例行發射,仍然轟動了世界。上次解放軍向南太海域全程試射洲際導彈還是44年前,當時那場任務的代號是「580」,對外官方口徑是發射「運載火箭」試驗,其實是東風-5型洲際導彈,試驗打了9000多千米,是中國第一次洲際彈道導彈全射程試驗。雖然從射程上這次僅比上次多了3000千米,為12000千米,但鑑於彈道導彈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兩次試射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不可同日而語的還有截然不同的國際、國內環境。1980年中國進行首次洲際彈道導彈全射程試驗時,世界仍處於美蘇冷戰格局,蘇聯是中國最主要的安全威脅,鑑於應對蘇聯霸權主義擴張的共同需要,中美關係發展迅速,雙方雖然不是正式盟友,但已接近於準盟友狀態。當時中國也剛剛走出文革瀕臨崩潰的內亂狀態,在鄧小平的引領下走上改革開放之路,國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國際上開始融入主流世界。

解放軍被指興建第三處洲際導彈發射井。(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

進行「運載火箭」試驗雖然屬於展示軍事實力、秀肌肉的動作,但在中國的辯證主義政治哲學下卻有着完全不一樣的內涵。

首先,它當然是為了試驗武器狀態,展現防衛能力,表明中國已經具備洲際核打擊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和改革開放的動作同時進行,它其實是在表明國安底線不可侵犯的同時,宣告進入了一個與主流世界交往交融的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對內,中國當時剛打完對越自衛反擊戰,軍隊的作戰能力在實踐中得到了檢驗,領導人的權威已經建立,成功進行遠程「運載火箭」試驗是又一個建立軍事權威的標準性動作。

44年後再次進行洲際導彈試驗,情況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此時的蘇聯已經灰飛煙滅,世界實際上已經進入中美爭霸的新冷戰狀態,特別在最近這些年,中美摩擦衝突不斷,台海、南海、東海等都都出現了中美軍事對抗的影子。俄烏戰爭、巴以戰爭等在國際政治與軍事領域也出現擴散效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向縱深演繹。在中美對抗勢必愈演愈烈,緩和只能是權益之舉的情況下,美國在強化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部署,中國也要向美國表明有報復反擊的戰略能力和對抗到底的戰略意志。

在對內的層面,中國在2012年之後進行了歷史性的系統性軍改,軍事武裝力量體系完成了歷史性重塑,原來承擔戰略威懾和打擊任務的「第二炮兵」改名為「火箭軍」。但是火箭軍在過去幾年出現了系統性嚴重腐敗,大量高級將領塌方式被查,連續幾任火箭軍司令員落馬,導致外界不僅對此前多年的反腐成效出現疑問,對火箭軍的作戰能力和意志深也感疑慮。這次洲際導彈試射,相當於對內、對外傳遞一個信號,意思是新一輪的反腐整肅已經完畢,火箭軍的作戰能力仍不容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