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金撞船、釣客扣留、漁船扣押:三宗海上風波牽動兩岸較量與妥協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今年以來,海峽兩岸在海上接連發生三宗事件,「意外環環相扣」,無論是金門海域的漁船相撞致命事件、金門釣客落海獲救後被大陸扣留,還是澎湖漁船違法捕魚遭大陸扣押,均引發了高度關注和激烈的爭議。這些事件在兩岸之間掀起了波瀾,引發兩岸對口部門不絕喊話,暴露出雙方在法律適用、權益劃分及執法行為上的深層次矛盾。然而,儘管協商過程困難重重,但這三宗事件最終都在近期的兩岸談判中達成了共識,為未來的兩岸關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啟示。

事件回顧與兩岸矛盾

首先,2月14日在廈金海域發生的大陸「三無」快艇與執法的台灣海巡船隻相撞致兩名大陸漁民死亡的事件,是今年兩岸關係中的一個重大危機。該事件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爭議,特別是生還者的口供與台灣海巡署的聲明存在明顯不一致,加之兩岸在禁限制水域的界定上有不同見解,使得事件進一步複雜化。

大陸籍快艇(中)2月14日在金門海域翻覆後,台灣執法船隻與人員在事發現場進行後續工作。(台灣海巡署)

在兩岸關係本就不睦的背景下,為了反制台灣官方宣稱「禁限制水域」的存在,大陸海警隨後於2月18日在廈金海域發起「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加劇了兩岸的緊張關係。(延伸閱讀:軍事化戰略賦能中國海警的新使命)

針對這一事件,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曾在例行記者會定性為「2.14惡性撞船事件」,抨擊台灣政府隱瞞真相、推卸責任,且對善後工作不斷設置障礙,強調大陸方面要求台灣立即停止一切危害兩岸漁民生命安全的行為,同時要求台灣方面對受害漁民家庭進行合理賠償,並揚言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一切後果由台方承擔。

生還漁民流淚回憶事發場景:

台灣陸委會彼時則回應稱,台灣海巡署的執法行為「完全合法」,並表示將「堅持捍衛台灣的海上權益」,認為陸方否認廈金禁止、限制水域,是為管控台灣海峽全海域,為後續可能採取漸進式擴張策略鋪路。然而,陸委會又同時強調兩岸應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

其次,3月17日,金門胡姓釣客因迷航被大陸海警救起,隨後因其具有台灣軍方中士的身份而被扣留接受調查。這一事件也引發了台灣方面的高度關注,並對兩岸之間的信任造成了損害。針對該事件,國民黨籍金門縣陳玉珍曾透露,此案癥結點卡在「0214廈金翻船事件」,陸方認為未獲妥善處理與回應,導致胡姓釣客無法獲釋返家。

台灣陸委會則幾乎在每周的例行記者會上重申,胡姓釣客案與廈金翻船案兩者截然性質不同,反覆定調前者為人道救援事件,不應有其他因素考量導致扣留調查,呼籲陸方儘快釋放。

爾後,經過數月的協商,胡姓釣客最終在8月7日被成功接回金門。台灣陸委會在事後表示,在胡姓釣客留置期間,台灣官方不斷透過「既有管道」向大陸有關部門反映,呼籲基於人道主義及兩岸海難救助長年、常態性作法「無條件」放人,最後樂見陸方終於採取行動,安全送返胡姓民眾。(延伸閱讀:金門釣客滯陸近5個月後將返台 陸委會:人能回來就是好事)

最後,澎湖「大進滿88號」漁船罔顧大陸「休漁期」規定,7月2日於廈金海域進行漁獲作業,遭大陸海警以「非法捕撈」罪名扣留。待陸方完成調查釐清,當中4名船員於8月13日獲釋,唯船長仍被扣留,且將面臨中國大陸的刑法追究。國台辦的發言人朱鳳蓮強調,對於違法情節輕微的船員不予追究刑責,但對於涉嫌非法捕撈的船長則需要進一步調查。台灣陸委會對此回應稱,樂見4人平安返回,並期盼船長也能早日獲釋。

7月2日,澎湖籍漁船「大進滿八十八號」在金門東北角海域捕撈小管,因違反大陸休漁期禁止捕撈規定,遭大陸海警船逼近、強行登檢帶走。(民眾提供聯合國報圖片)

這三宗貌似獨立的海上事件,在兩岸敏感的政治互動下,意外彼此牽連,成為連鎖的要價條件,充分暴露出兩岸在海上執法行為上的長期矛盾。隨著中國大陸對周邊海域的控制和影響力逐漸增強,台灣在面對類似事件的後續處理時,往往處於被動地位。雙方在海上行為規範上的分歧,也使得每一次事件都有可能引發更大的衝突與對立。

較量之餘不忘妥協

所幸,儘管這三宗事件引發了廣泛爭議,但最終都透過兩岸協商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共識。這結果表明,縱使兩岸關係複雜且敏感,但雙方在處理具體問題時,仍然能夠保持一定的合作空間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月4日,針對台灣漁船遭大陸扣押事件,台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親自主持記者會向外界說明。(陳鄭為/攝)

首先,廈金海域事件最終達成了由台灣方面賠償大陸漁民撫慰金的協議,這一結果顯示出雙方在面對海上糾紛時的務實態度。雖然雙方在處理過程中,對事件的定性存在分歧,諸如台灣認定是大陸「三無」船隻違法在前,抨擊陸方管理無措,而陸方定調為「惡性撞船事件」,且於事後聲明表示,是大陸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受家屬委託,與台灣方面就「2.14」撞船事件進行溝通,強調「與兩岸協商談判無關」,重申只有回到九二共識為基礎,兩岸協商談判才能恢復。儘管雙邊基於各種政治理由依舊各說各話,但兩岸終究還是透過協商達成共識,為後續民間再有類似的意外事件處理提供了參考。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堅決支持大陸海警部門在金門附近海域開展執法巡查。(環球網)

其次,金門釣客迷航事件則體現了兩岸在處理涉及軍事敏感事件時的謹慎與克制。雖然該事件涉及台灣軍方人員,但雙方最終還是通過協商解決,顯示出兩岸在危機處理中的冷靜與務實。台灣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在胡姓釣客即將獲釋的前一天,和緩呼告兩岸應堆積善意,確保基於人道主義上的相互救援不會附加任何條件。

至於澎湖漁船在大陸明告休漁期間違法捕撈事件,本質即是台灣理虧,面對陸方回應非法捕撈行為的強硬立場,以及對船長的刑事追究,台灣官方在台籍漁船有錯在先的脈絡下,幾度聲明尊重陸方完成應有的法定程序後,釋放相關船隻與船員。在立場與態度上,明確軟化許多,體現了台灣在遭遇困難情況下尋求妥協與合作的可能性。

個案解決無改基本矛盾

綜觀在當前國際環境和兩岸關係背景下,這些事件為未來兩岸的溝通與合作提供了一定的經驗,也顯示出兩岸在應對突發事件時的務實性。無論是廈金海域事件中的賠償協議,還是澎湖漁船船員的釋放,都展示了雙方在危機管理中的靈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海巡署6月曾在金門限制水域發現中國海警,全程監控並驅離。(海巡署圖片)

這些事件背後反映的也是兩岸關係的複雜性和多層次性。一方面,兩岸在政治立場上存在深刻的分歧,特別是在涉及禁限制水域的海洋權益和執法行為上,但另一方面,雙方在實際操作中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合作意願。這種矛盾的關係模式,使得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

總體而言,兩岸關係的發展將取決於雙方能否在具體問題上找到平衡點,今年以來發生的這三宗海上事件,從一方面揭示了兩岸關係的挑戰與敏感性,但同時也展示了雙方在處理危機時所展現的合作精神和務實態度。這些經驗和教訓,將為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參考,並促使雙方在維護和平與穩定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