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圖書館人滿為患?失業者自白:偽裝上班
35歲的鄭敏(化名)是一名財務經理,去年底被一家諮詢服務公司裁退後,一直處於失業狀態。來自福建漳州的她告訴《聯合早報》,她過去半年在廈門投了上百封簡歷,但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公司的條件不符合她的要求。
「我已經做了10幾年的財務,薪水已達到每月平均2萬5000元(人民幣,下同)的水平。但現在相同的管理崗位,很多企業只願意開出8000元到1萬2000元的薪資,而且工作時間更長,待遇比之前差很多。」
無奈求職無果,她今年5月返回曾經離開過的深圳,希望在這座一線城市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
「我在三年前離開深圳到廈門工作,是為了離家鄉近一些。但那裡目前的工資水平已經不足以維持我的生活開支,我不得不回來(深圳)找工作。」
鄭敏感嘆,雖然大城市機會更多,但和她2018年初到深圳相比,這裡的就業市場已發生明顯變化,可選擇的崗位少了,且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現在的市場是僱主挑僱員,不是僱員挑僱主。企業在挑選員工時,對職業空窗期更為敏感和排斥;女性在求職過程中還面臨更多職場歧視,尤其是在婚姻狀況和生育計劃等私人問題上。」
鄭敏是深圳日益增多的失業大軍中的一員。根據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布的數據,深圳今年第一季新增登記失業人數同比增加40.1%,比上一季增加15%。
讓人擔憂的是,這個數字不包括沒有去登記,或之前曾登記過的失業者,以及在失業後繼續為自己繳納社保公積金的人。公開數據相信只佔實際規模的一小部分。
深圳自2022年起停止對外公布當地失業率。最新公布的數據在內地網絡上引發輿論熱議,有的對高失業率深感擔憂,有不少失業者則稱讚當地政府如實反映嚴峻就業形勢,畢竟這個數字比官方公布的全國失業率來得更驚人。只是目前這組數據已從深圳當局的官網撤下。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內地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2%,比上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就連失業率較高的青年群體在今年4月份只錄得14.7%,低於3月份的15.3%。
在社交媒體上,有不少失業的深圳網民稱,他們選擇在圖書館、咖啡廳等公共場所「偽裝」上班,以維持日常的生活節奏,避免家人擔憂。
《聯合早報》記者日前走訪位於龍華區紅山的深圳圖書館時發現,即便是工作日,館內也是人滿為患,以年輕人居多。許多年輕人帶著一台電腦,有的在發簡歷,有的在看影片,有的則在抱頭大睡。記者無法證實這些人的就業狀態。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指出,深圳許多產業,特別是金融和科技行業,不僅服務於中國市場,也與國際市場有密切聯繫。
他說,在全球和國內經濟環境不穩定的背景下,這些企業更有可能裁員或減少招聘來應對不確定性。
國際專業招聘諮詢服務公司華德士中國副總監王瑩受訪時指出,深圳今年第一季的裁員主要集中在科技行業,延續了該行業自去年以來的裁員潮。
王瑩研判,科技企業過去幾年在經濟形勢好時擴張過快,但隨著經濟下滑,以及國際貿易環境惡化、新政策法規限制,技術升級與研發的挑戰等因素,科技企業的運營和發展可能受到衝擊。
儘管科技行業整體面臨裁員壓力,但不同細分領域的情況有所不同。王瑩舉例,一些專注於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的企業仍然保持增長勢頭,而傳統的硬件製造商或軟件開發公司面臨更大的挑戰。
此外,與傳統企業不同,投資者是中國科技企業資金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王瑩說,在經濟低迷時期,資本方變得更加保守,更傾向於投資活躍的人工智能項目以及其他具潛力的科技領域,比如生物技術和新能源,但對於其他常規科技項目則持謹慎態度。
她說:「科技企業在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時,確實在淘汰一些崗位,同時在積極招聘具有新技能和專業知識的人才,以適應數字化轉型和全球化的需求。」
她說,許多科技公司在中國市場不佳的情況下,正尋求開拓海外市場。由於不同市場在法律、文化和市場競爭方面與中國存在差異,企業更需要這些領域的專才來應對挑戰。
「這種調整反映了科技企業對經濟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以及他們在挑戰中尋找新增長點和機遇的能力。」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正努力減少對傳統制造業的依賴,轉而發展服務業,尤其是高科技和創新服務領域。彭澎認為,目前深圳失業率的上升,反映出勞動力市場在適應產業結構變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
他說,深圳上半年經濟增長在全廣東省領先,但社會零售額顯示服務業的增長並不理想。作為吸收就業的主要行業之一,其不景氣直接影響就業機會的創造。
深圳市統計局數據顯示,深圳今年1月至5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169.82億元,同比只增長1.8%。
除此之外,受人工智能、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影響,製造業對就業的拉動作用減弱,而新增長點產業尚未能完全吸納這部分的失業人群。
深圳的嚴峻就業形勢凸顯了中國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時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有分析認為,官方在醞釀出台一系列就業支持政策,並打算在今(15)日起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
彭澎說:「三中全會如果不在改革深層次上下功夫,可能難以扭轉經濟發展局勢。這畢竟涉及到國家發展方向,以及與世界市場融合的模式。企業仍要有艱難經營的思想準備,居民仍要有過苦日子的思想準備。」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