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前夕習近平第三次出席企業座談會釋放的信號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近日,習近平赴山東考察調研。5月23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了一場高級別的企業和專家座談會。座談會的主題「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主題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通讀通稿,這次座談會不僅是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的預備會,更像是一場「怎麼把中國變得更現代化」的策略研討會。

習近平赴山東考察調研。(新華社)

這一場座談會,很顯然集中討論瞭如何進一步深化各領域的改革。會上,習近平明確:改革的每一步,都要圍著「中國式現代化」大目標轉,得跟國家的長期規劃步調一致,確保改出來的都是現代化建設真正需要的。這就像是給全國人民發了一個信號彈:要想建設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深化改革這條路不僅要走得堅定,還得走得巧妙,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超級加速器。

自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持的企業家座談會共計三次。2018年11月1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是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舉行的,旨在針對性地解決民營企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明確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和肯定。

2020年7月21日的企業家座談會,則是在全球疫情肆虐導致世界經濟衰退的特殊時期召開,重點討論瞭如何在疫情衝擊下保持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強調了以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2024年5月23日召開的企業和專家座談會,會議背景轉向了中國發展的焦點轉變為如何深化改革、推動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以及講述中國現代化的新故事。

2020年7月21日的企業家座談會,是在全球疫情肆虐導致世界經濟衰退的特殊時期召開。(示意圖片/新華社)

三次座談會的背景脈絡非常清晰,都是問題導向。從應對危機挑戰,到現在深化改革再出發,面對國內外的各種挑戰和變化,高層認為要緊盯問題去改革。不管是產業怎麼升級、科技創新怎麼搞、環境資源怎麼平衡這些問題,都得一一解決,特別是那些拖後腿的地方,得下猛藥,打通堵點,讓現代化的道路順暢無阻。

細看這次座談會上定了改革的戰略思路:勇於直面並解決存在於思想觀念和體制機構中的問題。堅決破除妨礙現代化的壁壘,體現了改革的決心與深度,旨在從根本上消除制約發展的因素。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表明瞭改革不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觸及問題的核心,通過深層次的變革來優化治理體系,使之更加適應現代化的需求。制約發展的因素有哪些?當下而言,外部因素是美國的打壓,供應鏈脱鈎斷鏈,內部因素是教條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如「躺平」,這些都需要一一破解。

2000年之前改革重點是商品市場,2000年後改革重點是要素市場,但要素市場化改革的攻堅一直沒有打下來,像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和管理的市場化改革沒有完成。這些方面都是下一步要著力的地方。過去,央地財權事權分配問題未解,地方依賴土地財政。房價高意味地方財力強,易促基建和政績。如今發生徹底的變化。而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需制度、設施、市場、監管統一,糾正不當競爭幹預,目前進展欠順,這也直接阻礙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的形成。

要素市場和資源改革不徹底,加上財權和事權改革未到位,統一大市場的現代化治理不足,房地產就會有一段時間的動蕩。改革是一個系統的生態,房地產已經成年了,野蠻生長的時代結束了,現在需要遵循市場公平法則。但很多基本制度還沒跟上,比如住房是基本人權,保障性住房誰來負責?這需要共同努力解決。

習近平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新華社)

這次座談會定了改革五項基本原則:

第一,聚焦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意味著改革要有針對性,優先解決最關鍵、最迫切的問題。這體現了務實性和高效性的改革策略。

第二,堅持和發展基本經濟制度,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等,表明改革旨在通過制度創新和完善,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穩定和高效的框架。

第三,強調完善支持全面創新、城鄉融合發展等體制機制,體現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的思路,目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整體活力。

第四,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深化理論創新、推進制度創新,顯示了改革不僅註重實踐效果,也重視理論指導與實踐探索的互動,確保改革既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又能有效解決現實問題。

第五,提出「其他領域改革也要聚焦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強調了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領域改革相互配合、協同推進,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即「綱舉目張」。

總體上看,改革的目標是建立更加適應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要求的經濟體制和上層建築,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可以預見,未來40年的現代化新徵程核心是推動制度的現代化,治理的現代化和科學的現代化過程。改革最終目的是為了增進人民福祉,通過精準施策解決民生問題,走群眾路線,確保改革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體現了治國理政的人民立場和價值追求,習近平力推的「共同富裕」或成為制度革新的重要政策導向。

習近平赴山東考察調研。(新華社)

這次座談會匯聚了來自不同行業和領域的精英,包括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國際知名企業、學術界以及研究機構的代表,他們是各自領域的領軍人物,對經濟、科技、企業管理等方面有著深刻見解和豐富經驗。

劉明勝,國電投資董事長、黨組書記。國電投是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專註於清潔能源發展,劉明勝在推動電力行業改革和清潔能源轉型方面扮演關鍵角色。

左丁,深創投董事長、黨委書記。深創投作為中國領先的創業投資機構,左丁在風險投資、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建設方面有著豐富經驗。

丁世忠,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帶領安踏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體育用品行業的知名品牌,對傳統產業的科技改造和國際化發展有著獨到見解。

徐冠巨,傳化集團董事長。傳化集團是一家多元化企業,徐冠巨在物流、化工、農業等領域均有建樹,對於民營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有著實踐經驗,預計民營經濟立法會得到推進與落實。

徐大全,德國博世(中國)總裁。博世是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和技術供應商,徐大全在中國市場的戰略規劃和外資企業在華發展方面具有權威發言權。預計在營造營商環境方面,會有顯著的措施。

馮國經,香港馮氏集團主席。馮氏集團是亞洲領先的貿易和零售集團,馮國經在推動香港與內地經濟融合、國際商貿合作方面有深遠影響。

周其仁,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是知名經濟學家,市場派學者,對中國經濟改革、市場機制建設有深入研究,預計全國統一大市場方面會有較大程度上的推進。

黃漢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國家智囊。黃漢權在宏觀經濟政策、經濟趨勢分析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論與實踐經驗。

張斌,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在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和金融領域有深入研究,對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經濟戰略有獨到見解。

這些代表的發言和建議,不僅反映了各自領域的發展現狀和挑戰,也體現了對國家經濟政策、企業創新、市場開放、社會治理等多方面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