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艘自主研發核潛艇對外開放 內部結構曝光

撰文:陳曉
出版:更新:
在青島中國海軍博物館的「長征1號」。 (視覺中國)
+4

昨日(23日)是中國海軍節,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舷號401)正停泊在中國海軍博物館,準備在今日(24日)向公眾開放。據介紹,「長征一號」核潛艇,國內稱為091型,國外稱為「漢」級潛艇,於1970年12月26日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正式將潛艇編入海軍戰鬥序列,令中國成為當時全球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之一。

經過多年服役,「長征一號」核潛艇於2013年退役,在完成核廢料、核反應裝置,以及相關設備徹底的去核化處理程序後,將正式對公眾開放。目前開放區域包括魚雷艙、指揮艙、前輔機艙、反應堆艙、後輔機艙、主機艙和尾艙7個艙室。

潛艇內每個艙門兩側都分別以熒光字寫著「艏」和「艉」兩字。 (視覺中國)

潛艇內部空間狹窄

據封面新聞報道,現在核潛艇一些艙室內已經放置了說明牌,部分房間還掛上了以前戰士們在潛艇上工作的歷史照片,以方便公眾參觀。雖然核潛艇從外面看起來體型巨大,但因為內部充滿了各種設備,人員的活動空間極為有限,7個艙室都是由一條直徑只有一米左右的通道連接。

此外,潛艇內每個艙門兩側都有一個圓形的小牌,分別以熒光字寫著「艏」和「艉」兩字,方便官兵們能在黑暗中識別方向,而每一名潛艇官兵都需要具備在無光的條件下,迅速準確地找到與操作各區域內各種開關的能力。

潛艇上的魚雷發射管。 (視覺中國)

魚雷為潛艇主戰裝備

「長征一號」核潛艇是魚雷攻擊核潛艇,主戰裝備是於80年代中期服役的魚—3型魚雷,這種魚雷是中國海軍第一種自製的大型聲導深水反潛魚雷,採用了聲—自導引和電動推進,可與高速、深潛核潛艇作戰。

而整個核潛艇的「中樞神經」——指揮艙便設在魚雷艙的一側,潛艇上包括潛航深度等的指令都在這裏發布。指揮艙內還有一個可以爬到上層指揮室的樓梯,海圖室、潛望鏡、潛艇雷達、水聲通信機等的設備便設在上層指揮室。

潛艇上有許多複雜的操作儀器。 (視覺中國)

潛艇出航時限量供應生活用水

另外,核潛艇上會有專職劑量兵,對可能存在輻射的艙室進行測量,以確保輻射水平不會危及到艇上的官兵,而在正常情況下,核潛艇的輻射防護水平是十分安全的。潛艇上還裝備了汽輪發電機和造水機,為全艇提供電能以及淡水。在潛艇出航期間,會盡力為官兵們供應足夠的飲用水,但生活用水會限量供應,長航出海時不能洗澡,洗臉、刷牙等每人每天只獲一茶缸水,到航行後期飲用水也是每天定時供應。

渤海造船廠潛艇總裝車間內部照片曝光,外界認為該廠房可同時建造五到六艘核潛艇。(中新社)

早前官方也也罕見曝光中國建造核潛艇的工廠廠房。渤船重工前身為遼寧渤海造船廠,是中國唯一建造核潛艇的工廠,生產最新型的核動力潛艇。軍工部門尤其是尖端核軍事部門向來是中國絕對保密的單位。外界揣測中國曝光核潛艇工廠別有深意,可能有震懾美國亞洲及南海軍事布防動作頻繁以及提高中國海洋軍力的深遠意義。

而美國科技網站《Nextbigfuture》也曾指出,中國目前擁有3條核潛艇生產線,並且已有能力同時開建4艘,意味着解放軍可能在3年內建造10至12艘核潛艇,建設真正具有威懾力的「水下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