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文化貨幣】台灣腔好聽好嗲「高大上」?台籍教授破解謎團

撰文:楊青之
出版:更新:
微博一篇名為「台灣腔表情包,哈哈哈每一句都能腦補出聲!」的文章,總結台灣腔共有9種類型。(網上圖片)

「台灣人講話好好聽」類似討論三不五時就在大陸網上熱議,但原因眾說紛紜。學者彭駿逸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發現這要歸功台灣輸往大陸的電視劇。

據《中央社》報道,來自台灣的語言學者彭駿逸是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的助理教授,他在2012至2016年期間完成170頁的博士論文,探討大陸人對台灣腔的刻板印象,以及到底什麼是台灣腔。論文共調查300餘名大陸人對台灣腔的態度。

彭駿逸大學時期曾到澳洲當交換學生,那是他第一次碰到大陸人,對方當時告訴他,「你說話和台劇的人好像」。那天起,彭駿逸便一直思索,是語言學的那一部分讓大陸人覺得這是台灣腔,是用字遣詞或者語法、語音?

他歸納發現,台灣腔主要有以下特點,首先是「啊、啦、吧」等語助詞很多,對大陸人來說,也是最明顯的辨識方式。然而福建、廣東的人說話也習慣加語助詞,所以光從語助詞來看,並不足以辨識台灣腔。

2000年左右,台灣的偶像劇如「流星花園」開始輸往大陸,台灣腔在大陸人心中達到鼎盛。(網上圖片)

台灣腔為何會成為部分大陸人心中「高大上」的象徵?彭駿逸分析,原因可能來自台灣輸往大陸的電視劇;進一步向下探究,台灣腔受到對岸的歡迎程度,也反映了兩岸的經濟、社會、文化變遷。

彭駿逸說,早期台灣留學生在企業任職時,常被派到大陸擔任所屬企業的大中華區經理人,這批早期赴陸的台灣菁英,看在當時經濟還不太發達的大陸民眾心中,是都會化的象徵,也讓他們對台灣腔有了一點印象。

隨著兩岸分隔越久,雙方民眾說話方式越來越不同。2000年左右,台灣的偶像劇如「流星花園」開始輸往大陸,台灣腔在大陸人心中達到鼎盛。而這些不斷輸往大陸的台灣偶像劇,深深影響大陸人對台灣腔的感知。

彭駿逸表示,當時輸往大陸的台灣偶像劇充斥都會小資女及體貼暖男形象,大陸人天天看,並嚮往這樣的生活,就覺得「這人講話聲音太好聽了」。大陸民眾將角色形象和其所使用的語言串連,漸漸對台灣腔有好感。

林志玲可說是嬌嗲「台灣腔」的代言人。(網上圖片)

不過,隨著大陸經濟起飛,大陸民眾對台灣腔的認知漸漸改變。彭駿逸調查發現,現在北京、天津的大學生認為台灣腔是「小家碧玉」,甚至很嗲、很裝,他們自己的腔調才是都會代表,大陸中央電視台主播講話才是好聽的。

彭駿逸借用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Bourdieu的比喻為論文下了總結:語言是一種文化貨幣,該貨幣值錢與否,是綜合使用者的社經狀況而定,若社經地位高,該語言的社會價值就較高。大陸人對台灣腔的感受也是一樣。

說到現在大陸人對台灣腔的看法,大陸網絡紅人papi醬的演繹或許可以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