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規劃19個「城市群」調整發展空間佈局 專家指應以市場導向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根據去年公佈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國將建成19個城市群,將成為推動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主體形態。今日內地傳媒稱,19個城市群規劃將於今年全部完成,專家指出未來中國城市群應改變粗放發展模式,更多考慮市場導向,避免行政性劃分。

十三五規劃中的19個城市群。(海西地產網)

城市群成為未來發展主體形態

據悉,19城市群中珠三角灣區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等五個跨省級城市群的規劃將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牽頭編制,滇中、天山北坡及山東半島等五個省內城市群的規劃將由地方編制。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副司長陳亞軍表示,城市群是發達國家主體的形態,是減少空間隔閡、提升效率、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方式。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空間佈局將會是:城市群聚集約70%左右的城市人口,剩餘人口與地區將採取點狀發展模式,形成積聚的空間佈局形態。

有資料顯示,2012年中國城市群總面積占全國的25%,卻集中了全國62%的總人口、80%的經濟總量、70%的固定資產投資、76%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的高等學校在校學生和92%的行動電話用戶、98%的外資和48%的糧食。推動城市群發展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城市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方創琳透過《澎湃新聞》表示,在城市群空間範圍內,將突破行政區劃體制束縛,逐步實現城市群區域性產業發展佈局一體化、城鄉統籌與城鄉建設一體化、區域性市場建設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一體化、社會發展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一體化。

城市群將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主體形態。(資料圖片)

避免城市群發展弊端

同時,方還指出中國城市群發展中的諸多弊端,如因粗放式的發展導致較為嚴重的「簡單均衡」或「一城獨大」現象,令產出效率低下。他舉例:「例如京津冀區域北京一城獨大,區域經濟優勢難以突出,北京內部產能效率也難以提高。」有報告顯示,北京市的面積與日本東京大都市區、紐約大都市區基本相同,但總產出只相當於東京的14%,紐約的18%。

方創琳還認為城市群發展應避免不斷“擴容”貪大、避免行政性的劃分,應以市場為導向發展。此外,還需注意城市群發展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

至於不具有地理優勢、也就是在遠離中心城市、城市群,及地廣人稀的欠發達區域,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認為要重點發展,不是全面發展,基於歷史、文化、政治、軍事、安全和當地居民生活便利考慮也是可以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