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大學生有償「替課」成產業鏈 單一考勤標準成主因

撰文:劉莎莎
出版:更新:
香港01記者在微信平台搜索「替課」,發現各種替課組織層出不窮。(資料圖片)

據內媒《新快報》稱,不少大學生愛缺課,在內地竟出現一種獨特的生意門路,替這些大學生去上課,替一節課約人民幣25元左右,替上課的也是學生。

報道稱,為別人出席課堂主要是為了「代簽到」。上課時間越長收費越高,上體育課還能代跑步,如果課上有作業、隨堂測試等還需另外收費。大學生找人出席的課多為體育課、體育考試或上課人數多的大課,這類課程老師和學生比較不熟悉。同時,替課並非個例,更有人做起替課的中介,安排相關資源,再賺取需求者和替課者之間的費用差價。香港01記者在微信平台搜索「替課」二字,竟出現各種五花八門的替課組織——「替課聯盟」、「大學生在線替課平台」等等層出不窮。

內地高等教育常以是否出席課堂為單一考勤標準,也造成了學生隨意找人替課的漏洞。然而,相對國內教育來講,外國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學生課堂參與,多數上堂也分為兩大部分:lecture和seminar。前者類似於國內教育的普通授課方式,而後者一般規模小,人數不多,並要求學生以討論、發言等多種形式來為課堂「做貢獻」。除了這種課堂上師生互動方式的差異,國外的教育更十分注重誠信。無論是考試作弊、找槍手、還是現在的「替課」,甚至小到寫一篇論文引用的來源都要嚴格註明,這些在國外都被視為個人誠信的體現,備受重視。

出勤考核,本來是防止學生「走堂」的一種方式,如今卻淪為黑色產業鏈的工具。說到底,學習終究是個人之事,如果連最基本的「誠信」都難以做到,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諸多約束措施也將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