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觀音兵】台灣如何服役? 大學生創「工具人」遊戲教你做兵

撰文:慈美琳
出版:更新:

香港有「未夠開心便集齊萬馬千軍」的觀音,「淘盡儲蓄更多感嘆」的兵仔,那邊廂,內地有「有多少次想對你說,你身邊還有我」的備胎,台灣亦有「盤底洋蔥像我,永遠是調味品」的工具人,同片天空,一樣命運。
幾個台灣大學生突發奇想,設計出「30分鐘體驗工具人生」的紙牌遊戲《她的工具人們》,意欲教人通過服侍公主的一招一式,體悟工具人的艱辛人生。 紙牌眾籌成功後印刷1000份,目前已被搶購一空,又有遊戲公司將其引進香港,本土化為《條女很清楚收兵好過嫁人》,行情同樣看好。
01訪問了紙牌原創團隊和台灣「最出名的工具人」,想對這一現象探探究竟。
攝影:余俊亮

Jade和同學們設計的工具人紙牌在台灣很受歡迎,又有港人看到商機,翻譯後引進香港。

上年,一條7-11廣告片在台灣社會一片罵聲中緊急下架。片中對女友唯命是從、分手後還要幫她和男友搶演唱會門票的男生「蕭伯駿」被人們稱作工具人典範,收割了不少同情,同一時間,形容女主角「婊」、「公主病」的聲音鋪天蓋地。公主和工具人這個不算新的概念,再次引起討論。而現在,根據工具人叢林法則製作的紙牌遊戲又風靡台灣,工具人已成台灣社會現象級的詞語。

課堂作業催生大熱紙牌

一年前,Jade是台灣成功大學三年級學生,在藝術行銷與管理課上,教授留下功課,每組學生要生產一種產品並量產一百件以上。成本是這群窮學生們的優先考慮,「一張紙就能創造價值」的印刷品成了不二之選,而至於內容,大家幾乎一同想到時下最多討論的工具人題材,親身經歷和觀察讓他們思如泉湧,很快設計出《她的工具人們》樣本。

不過即使是印刷品,也需10萬元(新台幣,約2.5萬港幣)起印,他們只好到網絡平台眾籌,定下6萬元目標。不料網友們的興趣很快讓募資條上的數字跳到了39萬。

原來一隻遊戲,戳中那麼多人心。

遊戲規則很簡單。首先,隨機抽取一個工具人角色,你可能是公主的ATM,出行座駕,心靈紙筒,讀書良伴,床上密友……公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專員滿足需要,你,只是其中一個。

工具人們需在一輪輪遊戲中積累金錢和能力。「餓了」、「心情不好」、「家裡有小強」……你總有機會為公主做事,還可以用陷害卡陷情敵;但討公主歡心的前提條件是,你的level可以做好這件事,如果公主要人陪溫書而你的知識水平不夠,那就默默修煉,看其他工具人獻殷勤吧!

工具人這麼努力,為的當然是公主的垂青,只要不斷做事做事,便可收好人卡。最先積累好人點數達20點時,你就從眾多工具人中進化,成為工具之王。然後怎樣了?然後你就是工具王了呀。

工具人遊戲中有不同角色,大家各有所長,幫助公主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得多的人,最終可以收獲更多「好人卡」。

一切都是虛無?

「你沒發現嗎?遊戲從頭到尾都沒有公主這個角色,」紙牌創作團隊跟記者玩了一局後,壞笑著說,「再辛苦,最後也是得到好人卡而已。」

在他們的設計中,遊戲的核心就是工具人的自我修煉和彼此間的殘酷競爭,公主的一顰一笑和這場競爭的對錯輸贏,細細想來,皆是虛無。

團隊指揮官留鈺淳(Jade)本是校園裡備受矚目的「公主」,圍在身邊的男生,只是主動借給她功課和考試資料的學霸角色就有數個,每次都要挑選一番。但一旦有男生想前進一步,Jade的男閨蜜就會站出來幫她打警示牌:「她已經有男友了」。

Jade的男友遠在加拿大,她不曾對其他人動心過,但也不太抵觸那些蜂擁而來的好意,底線是「一定不會花他們的錢」,這個想要追逐設計夢的女生因為拒絕了家人規劃的公務員之路,從大學便開始經濟獨立。已近畢業的她回溯這幾年的經歷,仍然雲淡風輕,「不是我養工具人,都是他們自己來的」。

負責設計遊戲規則的小文也打趣道:「看起來是人,其實只是工具,就像手機一樣,你會愛上工具嗎?」

工具人紙牌團隊的成員們在現實中也曾體會過做工具人或公主。左為商業企劃Jordan,右為指揮官Jade。(設計畫面)
你不覺得自己被利用時,就不會有工具人。
——工具人蕭伯駿飾演者梁傑理
紙牌遊戲規則設計者小文。

不,是你情我願

故事從不會只有一個角度,工具人又是怎樣看待這樣的關係呢?

團隊的商業企劃儒鋒(Jordan)曾是眾人眼中的工具人,成績優異、高大逗趣、處處為女生服務的他,剛從一場工具人經歷中回過神。他感慨自己當時自作多情,每每興奮於對方的曖昧話語,想像着可能發生的浪漫情節,其實一切都未發生,自己的樂於助人還間接促成了對方和另一男生的緣分。

Jordan相信,他對公主的喜愛並非來自慣常故事中的荷爾蒙衝動,而是一份可以分享成長傷痛、聊心事聊文學的知己之誼。雖然最後輸給富二代,他選擇不記恨,也不再靠近對方。只是回顧過去的幾個月,隨傳隨到,請她吃飯、看戲,為她做隔空智囊,幫忙寫策劃……那些原本動力滿滿的付出,重新思考會懷疑是否值得,雖然美好的記憶都是真實的。

演活了台灣人心中的「工具王蕭伯駿」的梁傑理樂觀許多,片中的他在旁人看來卑微至極,尤其難忘是幫已分手的女友和她的新男友排隊買票一幕。「分手後如果還是朋友,我覺得幫對方也沒什麼,特別是當你擅長某件事,對方有時可能會想要找你幫,很正常,比如特別擅長買票」,梁傑理笑道,「如果你不想幫,就不會去啦,如果願意,就只是幫個忙而已。」

頤指氣使的公主和唯命是從的工具人永遠都在別人的故事裡。在他看來,一段正在進行的關係裡,沒有所謂的工具人,一切都是你情我願。付出辛勞,也是因為開心,或是願意看到對方開心。工具人或公主,是旁觀者賦予的標籤,又何必太在意。

演員梁傑理演活了台灣人心中的「工具人蕭伯駿」,但在他看來,工具人只是別人給的標籤,樂意幫忙並沒有什麼問題。

後記
當工具人影片在電視和網絡熱映時,台灣掀起一場關於男女平等的爭論,有人覺得這一現象是歧視男性,有人則認為是醜化女性。而當記者想要尋找故事中的人們一起坐下來討論這個話題時,發現比任何議題都艱難。
「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是公主的。」
「想幫你share這個(尋採訪對象)消息,但我朋友叫我不要這樣。」
「你這題目太敏感了。(比你平時談論的政黨問題還敏感?)是。」
……
就連在台灣以政治論調鮮明大膽著稱的年輕人都不敢觸碰。人們總覺得自己身邊有工具人存在,講起他們的經歷眉飛色舞,但潛意識裡又堅信這是十分「政治不正確」的議題。
其實又是否需要板起面孔,為每一個工具人故事抹上悲情色彩?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付出,聽起來再慘情,最多不過是場不得要領的情感競逐,成功最好,失敗也罷,事過之後又是否需要覺得丟臉,追悔莫及?起碼在那時那刻,她願打,你願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