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風雲】南海戰略地位重要 經濟價值巨大
自從美國重返亞太以來,「南海」二字出現的頻率便越來越高,尤其是近年中國在南海諸島較大規模吹沙填海,更使南海成為國際的焦點。在南海問題日益變得錯綜複雜之際,台灣總統馬英九今天視察太平島,令南海問題進一步升溫。
討論南海問題,不得不提的是台灣稱「11段線」、大陸稱「9段線」的一條南海上的「U型線」。1947年,民國政府在其編繪出版的《南海諸島位置圖》中,以未定國界線標繪了一條由11段斷續線組成的範圍。1949後,中共政府予以繼承,不過取消了中國海南島與越南之間的兩個線段。1958年,中國政府在其關於領海的聲明中規定,領海寬度為12海里,並宣布此項規定適用於南海諸島。至此,就中國立場而言,「9段線」的法律地位已經明確了。
在「11段線」公布之時,當時的國際社會並未對此提出任何異議,周邊的東南亞國家也從未提出過外交抗議。但在1951年簽署《舊金山對日和約》時,情況發生了變化。美、英應法國的要求,把西沙和南沙群島的處理包括在條約之中,但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卻沒有被邀請參加會議。
在《合約》中,美、英故意不提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歸還問題,為以後的南海領土爭端埋下了禍根。更嚴重的是,《合約》僅寫日本放棄對西沙和南沙群島的一切權利,而沒有明確指出將其歸還中國。《合約》為南海周邊新獨立的東南亞國家提供了爭奪南海領土的機會,為以後的南海爭議埋下了禍根。
中國樹欲靜而風不止
這些國家對南海的主權訴求,主要是依據1994年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依據《公約》,南沙群島大部分都分別在這些國家的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之內,有些部分還彼此重疊。專屬經濟區其權利為「以勘探和開發、養護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下的自然資源(不論為生物或非生物資源)為目的的主權權利,以及關於在該區內從事經濟性開發和勘探」。
自從南海發現蘊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後,原本對南海諸島沒有主權訴求的周邊國家,突然紛紛開始宣稱擁有南海諸島部分島礁的主權,其中尤以南沙群島的爭奪尤為激烈。在南沙群島的主要島礁中,屬中國控制的只有9個,而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文萊所佔據的卻多達45個。另外一些較小的島礁也有許多處於他國的控制之下,「9段線」已名存實亡。
除了各類豐富的天然資源外,南海諸島還有重要的戰略價值,是美國圍堵中國島鏈的重要一環,中國要突破圍堵,必須在南海有所作為。此前美國深陷中東泥淖,無暇顧及南海,而南海諸國無力與中國抗衡,因此中國在南海的實力大增,引起美國的顧忌。美國重返亞太的主要手段之一,便是慫恿以越南和菲律賓等國,不斷向中國挑釁生事。中國的策略是拒絕美國等非區域內國家參與南海諸島的主權談判,再利用柬埔寨等東盟內的盟友阻止相關國家以東盟的名義和中國交涉,堅持國與國的談判方式解決爭端。
雖然根據「9段線」,南海諸島盡屬中國,但中國也一再表示,願意尊重現實,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但「樹欲靜而風不止」,面對美國的步步進逼,中國絕不可能坐以待斃。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吳勝利早前就南海表示,中國「絕不會謀求島礁軍事化,但也絕不會不設防」。清晰地表達了中國「棉裏藏針」的思路:受到的威脅越大,反彈的力量也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