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就業外國人將被分類 非技術性或服務性員工受限制
撰文:楊曼璐
出版:更新:
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月初召開座談會,從10月1日起將在多個省份開展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試點工作,在華外國人將會被分成A、B、C三類,即外國高端人才、外國專業人才以及符合國內勞動力市場需求、從事臨時性、季節性、非技術性或服務型工作的外國人,施行計點評分制,「鼓勵高端、控制一般、限制低端」。結束試點后,這一制度將於明年4月1日起在全國實施。
「被分類」引發一些外國人的不安,一名在北京幼兒園任教的外國老師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一開始我對被歸為B類非常反感,現在我只是一名B類外國員工!」
但他亦表示,如果能帶來更多透明和責任心的話,會是一件好事。新的制度簡化歸併了申請材料,且將通過電腦評分,並於每個來華工作人員的帶照片身份證件和號碼綁定,而舊制度主要基於紙質材料。據悉,評分將參照工資、受教育水平、漢語水平和年齡等標準,但具體細節仍在制定當中。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屬的《中國組織人事報》闡釋了分類情況。A類包括高端專業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但未給出具體例子。B類包括屬於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短缺的其他外國專業人才,特別是管理和技術領域的專業人才,但從事國際貿易、體育、文化和教育工作的外國人會受到限制。C類包括非技術性或服務性領域的工作人員。該報稱,要對C類外國人「嚴格限制」。
最新的官方數據顯示,2010年人口普查中,約有20萬名外國人在中國合法就業,但業內人士估計,2015年中國約有200萬外國人,其中有30萬非法就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