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省際「貧富懸殊」嚴重 全國統籌方案最快年底出台

撰文:黃俊傑
出版:更新:

就中國而言,養老保險基金是為解決國人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然而,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狀況省際差距正不斷拉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當期基金收不抵支的省份增至6個,東北三省全部在列。專家認為,人口老齡化加劇和撫養比上升是導致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應盡快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中國人口迅速老化,導致養老問題嚴峻。(視覺中國)

蓋因各省經濟水準、發展不同,養老保險金的省際差距愈發巨大,遂有「全國統籌」養老保險金之聲。國內媒體《經濟參考報》報道,目前全國統籌方案初稿已經形成,最快將在年底出台。

截至2015年底,「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34115億元,比上年增加3489億元,增長11.4%。全國累計結餘超過1000億元的有10個省份,其中,廣東省結餘6158億元居全國之首,北京、四川、江蘇、浙江、山東省累計結餘也均超過兩千億元;與此同時,部分省市養老保險的「資金池」規模正迅速「縮水」。截至2015年底,陝西、河北累計結餘分別為430億元和636億元,吉林僅383億元,青海76億元,黑龍江88億元。基金可支付月數也大受影響,上述省份可支付月數均不足10個月,黑龍江僅為1個月,大大低於全國17.7個月的水平。

去年6省養老保險「收不抵支」

國內媒體稱,當期收支情況的惡化是造成此一狀況的「重要原因」。2015年,養老保險當期「收不抵支」省份數量由2013年的3個增加至6個,除陝西、青海、河北外,東北三省全部在列。2015年,遼寧省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499億元,支出為1604億元;吉林省收入569億元,支出610億元;黑龍江省收入925億元,支出1108億元。

為彌補養老金短缺,東北三省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繳費比例一度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6%。即便2016年降低全國養老保險費率措施出台後,東北三省因不符合降低條件,比目前多數省份的19%仍高出1%--黑龍江在2015年已經支取了委託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的中央補助資金150億元。

黑龍江省財政廳社會保障處處長馮廣棟向《經濟參考報》指出,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和贍養比的逐年攀高,近年來養老保險不可持續問題已越來越突顯。從2011年起,養老金當期就開始出現入不抵支,且缺口逐年加大。

人口老化加劇 贍養比​​逐年攀升

馮廣棟稱,目前養老保險制度省級統籌體制下,「確實存在難以解決的兩個瓶頸問題。」一是人口老齡化日趨加劇--黑龍江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2015年是16.9%,已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支出壓力不斷加大,不可持續的「鏈條」越拉越緊;二是養老贍養比​​逐年攀升問題。作為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產業工人眾多,養老保險贍養比為1:1.16(退休人數與在職繳費人數的比例),居全國之首,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人口老化極為嚴重,養老金早已收不抵支。(網上圖片)

對此有專家表示,長期來看,緩解老齡化與養老金缺口問題的「唯一方法是提高經濟發展速度」;但短期而言,「實現制度全國統籌是更加直接有效、也迫在眉睫的解決方案」。提高養老金統籌層次,可以從制度上徹底擺脫地區間基金收支餘缺無法調劑的難題,可以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事實上,早在2012年,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就已實現養老保險省級統籌。但此後,全國統籌推進步伐緩慢,甚至一度陷入停滯。

「制度推進之慢,足見面臨困難之多。」有專家向國內媒體指出。出現這一狀況的經濟原因應當是地區間發展極不平衡,管理原因應當是「財政分灶吃飯體制」--一些落後地區、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大的地區,在推進統籌層次提高方面的進展要快一些;一些發達地區、中央財政沒有轉移支付的地區,在推進統籌層次提高方面的進展要慢一些。

「在經濟快速發展、中央政策明確、各地在省級統籌方面積累大量經驗的基礎上,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具有可行性。」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建議,應以歷史債務由責任主體承擔為前提,明確養老金事權由中央和地方合理分擔,在統一繳費與待遇政策以及在保護基金結餘省份既得利益和積極性的基礎上,實行全國范圍內的基金調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