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地下水超採嚴重 恐蹈華北覆轍釀生態災難
據官媒《科技日報》報道,近年中國東北地區水稻種植面積迅速增加,導致用水需求激增,地下水超採問題逐漸浮現。
地下水是河湖濕地生態系統重要的涵養水源,也是陸域非地帶性植被基礎性支撐條件,一旦地下水超採致地下水位下降,帶來的生態系統風險難以估量。
早在2017年6月,農業部、水利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的《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也指出,近年東北地區水稻面積逐年擴大,地下水超採嚴重。
東北地區旱作農業大部分為雨養,正常年份灌溉量較少,乾旱年份才需補充灌溉。但水稻每年都需要灌溉,且灌溉定額較高,逐年擴大的水稻種植面積帶來灌溉用水需求量不斷增加。
地下水位下降將導致東北地區生態系統災難
據統計,松花江—遼河流域2016年供水量為698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供水量318.7億立方米,佔總供水量的45.7%。平原區淺層地下水開採量234.6億立方米,超過全區地下水補給量的60%,部分地區地下水開採量已經超過補給量,出現了明顯的超採趨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所長王建華舉例,其中,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淺層地下水超採最為嚴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總面積達到480平方公里,漏斗中心地下水位下降30米至60米。
地下水是河湖濕地生態系統重要的涵養水源,也是陸域非地帶性植被基礎性支撐條件,一旦地下水超採致地下水位下降,必然會導致區域湖沼濕地系統退化和非地帶性植被演替,由此帶來的生態系統風險難以估量。
專家:華北平原地下水超採是前車之鑒
在王建華看來,華北平原地下水超採無疑是前車之鑒。華北平原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大規模打井抗旱,隨後地下水開採逐步常態化。目前,華北平原每年超採地下水約100億立方米,超過全國平原區地下水超採量的60%;其中河北省地下水超採最為嚴重,每年超採約60億立方米。
為避免東北地區重蹈華北覆轍,王建華建議,首先要嚴格用水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堅持以水定地,地下超採區要適當退減灌溉面積,或是降低灌溉定額;堅持以水定產,地下水灌區嚴控水稻生產;堅持以水定額,地下水灌區要採用同類地區先進定額。同時,推廣先進適用的節水灌溉技術,加大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力度,大力推廣寒地水稻節水控制灌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