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台灣代表盧麗安:參加中共黨代會感自豪 籲勿糾結歷史問題

撰文:李俊杰
出版:更新:

台灣出生的中共十九大黨代表、上海復旦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盧麗安在接受《澎湃新聞》訪問時表示,「今天發生的事情,早在20年前決定來大陸時就預料到了」。
該訪問寫到,盧麗安的出現,讓更多人受到鼓勵,也可以自信地說,「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盧麗安本人則在訪問中一再重申的觀點,「希望大家不要再過於糾結歷史問題」。

盧麗安受訪時一再重申,「希望大家不要再過於糾結歷史問題」。(澎湃新聞)

盧麗安向《澎湃新聞》表示,自從中共「十九大」結束回到上海,接到很多電話、信件和電子郵件,大多是表達對「十九大」報告的認可以及對她本人的支持。據悉,這些人中有海外台胞,也有台灣鄉親。他們告訴盧麗安,正是因為她的出現,讓更多人受到鼓勵,還有一位從台灣打來電話的鄉親,說想要入黨,問盧麗安如何加入。

盧麗安在訪問中坦言,過去幾年,在台灣「去中國化」的影響下,很多台灣鄉親對大陸的情感只能被壓抑,沒辦法得到抒發。如今她很欣慰,自己的出現能夠為兩岸同胞,尤其是給青年們來帶來某種可行的啟發。

盧麗安稱,對於她加入中共,有支持的另一面,也有謾罵、詆毀以及一些超出她能力的訴求。特別是10月下旬,台灣當局對外證實,已撤銷盧麗安和她兒子的台灣戶籍,在兩岸掀起軒然大波。

對於當初到復旦工作的歷程,盧麗安解釋,1990年代中期,丈夫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完成博士學業,進入台灣成功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當時的台灣,「綠化」迹象嚴重,形勢愈發複雜;反觀大陸,改革開放初見成果,香港回歸在即,整個社會呈現出蒸蒸日上的面貌,「既然對現狀不是很滿意,是不是可以考慮轉換跑道?」

盧麗安為十九大的台灣黨代表。(中新社)

當年,她的丈夫已經學成並在台灣有教學與科研成績,可以直接對接大陸的教育工作,她卻還掙扎於博士學位論文,畢業之期尚不在譜,只能算是「買一送一」的附贈品。直到1996年下半年,復旦大學傳來消息,說外文系新領導、大陸著名翻譯家陸谷孫教授想和她在電郵訪談。在1996年尾,盧麗安到大陸任教的申請程序基本完成。

盧麗安坦言,今天發生的事情,早在20年前決定來大陸時就預料到了,她也很清楚自己是在以身試「法」(台灣方面制定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今年6月,她成為正式中共黨員。憶述10月參加十九大時,她表示「前所未有地感覺到自己作為中華兒女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對於外界喧囂,盧麗安希望大家不要再過於糾結歷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