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瑩穎失蹤案】疑犯將出席法院提控 美國律師分析本案疑點細節
赴美中國女交流生章瑩穎失蹤案,涉嫌綁架的疑犯、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物理博士生布倫特‧基斯騰森(Brendt Christensen)將在當地時間7月20日下午3時(北京時間21日早上),於伊利諾伊州中部地區聯邦法院出席提控(Arraignment)。有美國律師分析本案的一些疑點和細節。
涉嫌綁架赴美中國女交流生章瑩穎的疑犯基斯騰森即將被提控。針對本案的種種疑問,中國國際資訊自媒體平台《地球日報》作者「國際主義」近日向伊利諾伊州訴訟律師、華盛頓大學法學博士饒宇探討。
饒宇表示,在美國,法院會在「提控」過程中,告知疑犯他的權利、起訴他的罪名、詢問是否有律師、裁決是否能保釋等。在本案中,大陪審團因為還未確定章瑩穎的下落,可能覺得一級謀殺的可能性比較低,確定起訴的罪名是綁架罪。在通過大陪審團後,仍需要告知被告人起訴的罪名,和他所享有的權利,如憲法修正案中與被告相關的權利。
司法過程漫長 今年能開始庭審的機會不大
另外,「提控」有別於「庭審」。由於庭審前需要經歷一個非常漫長的取證、錄口供、尋找目擊證人和專家、考察專家的資質等過程,饒宇認為今年能開始庭審的機會不大。
對於基斯騰森的律師費,饒宇認為很可能是由他的家人支付,因為他的代表律師並非法院指定的律師。就此前他的代表律師聲稱要作無罪辯護,饒宇表示此情況可會改變,由於檢察官和被告都可能繼續發現對自己有利或者不利的證據,控訴兩方將來一定會談判,或達成認罪協議。所以聆審的時候拒絕認罪,不代表之後就沒有認罪的可能。
基斯騰森不開口是「最好的策略」
饒宇指出,基斯騰森雖然曾經上過綁架網站,但類似的「品行證據」一般在法庭都不能被採納,但具體仍要看法官的裁量;而基斯騰森曾說章瑩穎是「理想的受害人」,這項則屬於另外一種證據,叫做「道聽途說」。饒宇表示,「道聽途說」由於可靠性不高,一般不會被採納為證據;他在論壇上的言論也是法庭外的言論,一般也不能被考慮。
另外,饒宇稱基斯騰森保持沉默並非自證其罪,而是他有保持沉默的權利,不開口也是「最好的策略」,畢竟「說錯話」很可能會成為被法官考慮的證據。
至於章瑩穎的下落,饒宇坦言希望盡快找到。目前,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伊利諾伊大學警方和伊利諾伊州警方正在尋找章瑩穎。根據伊利諾伊大學警方於7月14日發布的最新報告,他們已經將提供章瑩穎線索的獎勵提升到5萬美金(約39萬港元)。該案亦列入FBI優先級別案件。
(地球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