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外匯儲備一年降逾五千億美元 央行副行長:藏匯於民
2015年,內地經濟下行,內地政府如何面對種種「被視為」的經濟困難,自然是兩會焦點所在。
去年內地外匯市場有「兩個下降」引發了全球高度關注,「第一個下降」是8月11日「匯改」後,人民幣一個月內貶值了近5%,創了近20年最大單月跌幅;「第二個下降」則是內地外匯儲備從2014年的高點3.99萬億美元,下降到去年年底的3.3萬多億美元。曾有媒體分析「兩個下降」中間有因果關係:人民幣在短時間內大幅眨值,央行遂動用大量外匯儲備維穩人民幣匯率;對此,央行副行長易綱大派定心丸,謂其「會自然回歸正常」。
易綱回應重點有二。
一是去年外匯儲備下降,「主要可以用藏匯於民來解釋」。易綱謂「中央銀行持有的官方外匯儲備,通過市場購匯轉為民間持有,被企業銀行家庭買去了」。過去一兩年,中國企業和家庭在優化資產負債表,「需要增持一部分美元的資產,償還一部分美元的債務」。
去年,企業和居民在境內銀行存款,在2014年增加了1000億美元基礎上,又增加了幾百億,企業居民願意增持美元資產。銀行為了市場需求,也增持一部分外匯頭寸,去年增持1000億美元;企業又還了一部分外債,去年美元外債減少了大致1000億美元。這都需要在市場上購匯,反映出來就是官方儲備減少。去年企業和個人跨境外匯淨支付2400多億美元,包括企業和個人在國外直接投資,對外證券投資,還有旅遊境外消費、留學支出。還有一部分是因為美元升值造成的。
二是因為「去年整個美元升值了9%」。易綱謂,中國外匯儲備非常分散,有美元也有非美元,如果美元升值,非美元的資產折算成美元就有減少,也不是什麼外匯流出,而是匯率和資產價格變化;也不排除資本外逃混在上述數字裡。上面「一些是存量、一些是流量,不能簡單相加」,「總體來看,外匯儲備下降可以用藏匯於民解釋」。中國外匯儲備會保持合理適度,因為企業和個人優化資產負債表是有限的,「會自然回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