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外媒又唱淡中國經濟 專家指偏執會釀大錯

撰文:傅霾澈
出版:更新:
中國經濟一再被外媒唱空,但從來沒有實現過。圖為建設中的北京行政副中心中心商務區。(新華社)

繼去年中國GDP增速降至6.9%後,又將今年的GDP增速目標降低為6.5%-7%,外媒例牌一味唱淡。實際上,中國對經濟下滑早有預料,並指出這是經濟轉型期間的「陣痛」,今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反覆強調推進結構性改革,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國內有經濟學家指出,偏執看空中國經濟會釀成大錯。

李克強清楚解釋了經濟增長的目標,是「考慮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考慮了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於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他指出,穩增長主要是為了保就業、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這意味著,保就業、惠民生才是經濟工作的重點,而非增速。

李克強今天指出了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阻力因素,例如經濟增速更低,全球需求疲弱,大宗商品價格深度下跌,地緣政治風險增大等。他承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他還表示,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物質基礎雄厚,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餘地大。「中國的發展沒有過不去的坎……一定能夠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對此,李克強開出了「供給側改革」的「藥方」。

具體措施包括:1.淘汰落後產能。嚴控新增產能,堅決淘汰落後產能,積極穩妥處置僵屍企業。2.地產結構分化,去庫存防泡沫。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費的稅收、信貸政策。要適應住房剛性需求、改善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產庫存。3.去杠杆防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4.國改推向縱深。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中國城鎮經濟發展活力十足,圖為浙江長興縣畫溪街道天能集團的鋰電池生產車間。(新華社)

「供給側改革」應對結構性因素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這一輪中國經濟的下滑,既有結構性因素,又有週期性因素。對於結構性因素,需要通過「供給側改革」來應對,更側重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對於週期性因素,需要通過「積極財政政策」來應對,更側重中國經濟增長數量。

在「積極財政政策」方面,赤字率目標上調0.7個百分點至3%,《紐約時報》表達了對債務風險的擔憂。李克強稱,中國的財政赤字率和政府債務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相對較低,這樣的安排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安全的。適度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用於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一直以來,歐盟條約中提出的60%的政府負債率和3%的赤字率紅線,被視為財政風險警戒線。

面對生產率增速減緩、房地產市場不振和經濟逐漸走向成熟之後帶來的多種下行壓力,中國希望依靠新的增長點來提振經濟,例如放鬆政府監管,鼓勵創新和發展城市集群等等。李克強稱城鎮化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最大的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

鄧海清認為,未來5年GDP增速目標設定為不低於6.5%,顯示2016年中國經濟將進入「L型」下半場,中國經濟將由「過去五年的趨勢性下行」轉為「未來五年的窄幅區間波動」,偏執看空中國經濟會釀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