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小心「鞠錯躬」 不同場合角度不同 完成後還要這樣做

撰文:nippon.com
出版:更新:

《走近日本傳統禮儀》系列專輯將為各位讀者從做法、來源及其本質等方面解讀日本各種傳統禮儀規矩。本期介紹的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禮儀——鞠躬。

文:柴崎直人(岐阜大學研究所副教授、小笠原流禮法總師,從事禮儀教師培訓工作)

向對方表示敬意

在日本的學校裏,上課前和下課時,習慣向老師「鞠躬」。學生們先從座位上站起來,隨着值日生的「敬禮!」聲,大家一齊向老師鞠躬行禮。

在日語中,「禮」這個詞本身就有鞠躬的意思,鞠躬是日本最典型的禮儀動作。

【懶人包】要在腹部交疊雙手嗎?通常要彎下身多久?一個圖輯看懂日本鞠躬禮儀(點圖放大閱讀):

+18

最初,鞠躬這個動作是通過向地位高的人低下人體要害部位——頭部,以示沒有敵意。據說,這是在奈良時代(710-784年)之前就從中國傳入了,在中世紀(11世紀後期至16世紀後期)作為武士禮法,成為了向對方表達敬意的行為。

頭低得愈低,敬意愈深。在日本,鞠躬行禮有多種方式。站着行「立禮」時,最簡單的稱「會釋」,也就是點頭(打招呼),上半身前傾約15度;日常問候中最常使用的「敬禮」,鞠躬角度則為45度;而在敬神拜佛時則要行「最敬禮」,身體彎曲到約90度直角。

自古傳承下來的禮儀方式其實非常合理,它們都基於自然的肢體動作。鞠躬時,要注意「吸氣→呼氣→吸氣」這一呼吸要領。每個人的呼吸長度差異不大,所以,以此為基準,雙方就比較容易把握鞠躬的時機。此外,吸入空氣會增加腹部壓力,因此可以自然而然地保持良好的姿勢。直起身體後,目視對方,呼氣,以表尊敬。這一做法稱為「殘心」,與重視「心 技 體」協調的武道理念相通。

【延伸閱讀】42個日本筷子使用禁忌:淚筷、迷筷、拉筷是什麼?舉高過嘴也不行(點圖放大瀏覽):

+38

然而,即使是日本人,也很難說人人都充分理解了這些傳統內涵。到了現代,許多人只知道「低下頭,默數三下」,鞠躬似乎已經流於形式化,與其精神內核漸行漸遠。

例如在飯店或高級餐廳,服務員都在腹部前交疊雙手,畢恭畢敬地向客人鞠躬。許多人可能會認為這就是傳統的最禮貌的行禮方式;但也有一種說法稱,這其實始於近代,是由三越之前身的百貨公司最先實施的一種較新的商業文化禮儀。

表達善意,促進和諧

鞠躬不僅表示敬意,還可以用來表達歉意或感謝,所以有時會引起外國人的誤解。比如,政治家或企業等在醜聞發生後的記者會上表示道歉時,相關人員都會在開場時先深深地鞠躬,這已經成為一種慣例;而另一方面,在棒球、足球等體育比賽中,運動員也會向觀眾或對手等鞠躬行禮,以示感謝。

有時,外國媒體及網友會誤解稱這種鞠躬是「為輸了比賽而道歉」,但實際上更多的則是以鞠躬的形式來表達「感謝大家的支持」「大家的加油給了我們力量」這樣的心情。2019年在日本舉行的橄欖球世界盃上,很多代表隊效仿東道主,無論勝負,在比賽結束後向觀眾席鞠躬致意,引發了熱議。

【延伸閱讀】6台灣人日本拉麵店「點3碗輪流吃」惹熱論 當地人分享必知5件事(點擊放大瀏覽):

+17

另一方面,握手這一國際性問候禮儀卻沒有在日本人中普及開來。許多日本人甚至連握手問候時需要上下抖動幾下這種基本做法都不清楚。「握手」這一問候方式起源於通過「抖動交握的手」,確認雙方沒有暗自攜帶武器,這一點與鞠躬的起源有相似之處。然而,許多日本人卻只是握住對方的手。此外,還有些人一邊握手一邊鞠躬,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樣可能給人留下試圖回避眼神接觸的印象,顯得不夠坦誠。

由此可知,無論是鞠躬還是握手,都源自於為對方着想的心情。進而言之,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各種禮儀之所以存在,目的都是為了使人際關係更加融洽。另一方面,日本以鞠躬為代表的「非接觸型」問候方式的背後,還體現了注重「與他人保持距離感」的民族性格。並且,通過使用敬語來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也是尊重對方的一種表現。

禮儀表達的是真心和誠意,背後必然有其意義。理解了文化背景,便能從看似拘謹繁瑣的禮節規矩中感受到蘊含其中的對他人的關懷與體貼,進而自然而然地將其付諸實踐。

【本文獲「nippon.com」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