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提供大量氣候融資 新研究揭美國落後全球
資金問題正在危害氣候危機方面的國際合作。關於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必要性,國際上已沒什麼爭議,但關於誰應為逐步淘汰化石燃料、適應更加惡劣的氣候進行必要的巨額投資,圍繞這一問題的緊張局勢正在加劇。
作者:牛津大學氣候變化經濟學客座講師、英國智庫「海外發展研究所」(ODI)氣候與可持續發展項目總監Sarah Colenbrander
富國和窮國之間因此再生裂痕,談判也再次變成尖銳的爭吵。究竟如何解決資金之爭?
發達國家早在 2009 年的哥本哈根峰會上就承諾,將從 2020 年起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的氣候資金。
中低收入國家每年需要1.8萬億美元(約14萬億港元)來減少排放、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而每年1,000億美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但這筆資金卻具有象徵意義:它代表着發達國家對其在全球碳預算中所佔份額過大的補償,因為發達國家的碳排放不僅使世界其他國家受到氣候災害的影響,還限制了他們在追求更高質量生活時的能夠作出的碳排放量。
然而,發達國家並未能在2020年或2021年兌現這一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承諾。根據發達國家自行報告的數據,他們可能會在2022年實現目標,但這尚未得到核實。氣候融資承諾的落空激起了發展中國家的不滿,而疫苗囤積和債務後遺症又加劇了這種不滿。
許多發展中國家堅持認為,發達國家必須兌現每年1,000億美元的承諾,這樣各國才能繼續秉持良好真誠的態度進行其他方面的氣候談判。
然而,對於發展中國家集團中一些日益富裕、污染日益嚴重的經濟體(如海灣國家或中國)提出的這些要求,許多發達國家卻嗤之以鼻。在當前的國際機制下,這一集團沒有義務提供氣候資金。
雙方互不退讓的姿態下,許多發展中國家已經提供的巨額氣候資金卻被忽略了。
無名英雄?
大多數國家都向多邊開發銀行繳納了資金,這些銀行是由各國政府建立的,旨在幫助較貧窮的國家以低成本獲取資金和諮詢服務。
雖然很少有國家出於應對氣候變化而向這些銀行出資,但這些捐款仍有助於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例如,這些銀行可能會向那些希望加強廢水處理系統以應對更多降雨量的國家提供低成本貸款,或建設公共交通網絡以避免私家車排放廢氣。
發展中國家沒有義務向聯合國氣候大會報告自己的貢獻,也不會因這些氣候融資獲得或爭取功勞。但智庫「海外發展研究所」(ODI)首次進行的一項分析顯示,發展中國家已經通過這些銀行提供了大量氣候融資。
中國是所有國家中第11大氣候資金提供者,每年提供12億美元(約94億港元)。印度(第17位)、巴西(第19位)和俄羅斯(第20位)也是重要的捐助國。
然而這些數字仍可能低估了發展中國家的貢獻,因為它們只包括通過多邊開發銀行或聯合國機構提供的資金,不包括各國雙邊協議下的氣候資金,而且涵蓋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少數幾個發展中國家的數據。
根據這些數據庫,我們計算出中國通過雙邊渠道提供的公共資金約為14 億美元(約109億港元)。如果我們將這一數字與中國通過多邊開發銀行提供的12億美元氣候資金相結合,那麼中國是第七大氣候資金提供國,僅次於意大利(第6)和加拿大(第8)。
考慮到美國迄今為止的氣候融資記錄,這些數字讓美國和歐盟要求中國開始提供氣候資金的說法淪為笑柄。
不公平的份額
根據發達國家的歷史排放量(繼續助長全球變暖)、收入和人口規模,我們將1,000億美元目標的責任分配給各個發達國家,將有關結果發表在年度「公平份額」報告中。
根據這些指標,我們發現美國對氣候資金短缺負有壓倒性責任。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本應每年提供435億美元(約3,396億港元)的氣候資金。但2021 年,美國僅提供了93億美元(約726億港元)的氣候資金,僅達到其公平份額的 21%。
美國的排放量約佔歷史總排放量的五分之一,但人口卻僅佔全球的 4%。美國的經濟規模是日本的四倍,德國的五倍,法國的八倍,但它提供的氣候資金卻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少。
雖然中國人口佔全球總人口的 17%,但其排放量僅佔全球累計排放量的 11%。中國的人均貧困水平也遠低於美國,甚至低於任何一個有義務提供氣候資金的發達國家。然而,中國每年卻提供26億美元(約203億港元)的氣候資金。
如果不是中國,那會是誰?
各國正在阿聯酋舉行下一輪氣候談判。新的氣候融資目標將取代目前每年1,000億美元的目標,新的損失和損害基金也將成為焦點。
我們提出了兩個標準來確定各國何時有義務提供氣候資金:一是這些國家的人均富裕程度至少與20世紀90年代初國際氣候談判開始時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相當;二是這些國家的人均歷史排放量與發達國家相當。
有6個國家符合我們的標準: 汶萊、捷克、愛沙尼亞、科威特、卡塔爾和阿聯酋。捷克、愛沙尼亞和卡塔爾除了向多邊開發銀行捐款外,還自願提供額外的氣候融資。汶萊、科威特和主持本輪氣候談判的阿聯酋則沒有這樣做。
縮小氣候融資缺口
僵局如何才能打破呢?恢復人們對國際氣候機制信任的最快方法,就是由美國加大力度、拿出其應付的氣候資金份額。如果沒有美國的參與,歐洲國家就會逐漸完成並超過其在1,000億美元中應承擔的份額,彌補缺口。
只有發達國家履行了其長期承諾,關於新的氣候融資出資國的對話才有可能在政治上成為現實。
世界剛剛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2個月。讓我們希望這些極端氣溫能點燃外交官和談判者的熱情,共同致力於尋找資金以避免氣候災難。
本文轉載自The Conversation,香港01獲授權編譯,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點擊閱讀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