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大地震黑暗史:朝鮮人到宗主國過新生 竟因天災遭集體虐殺
所謂的歷史認識問題是很棘手的。歷史,也就是和過去有關的問題,終究只是過去,大多時候和我們的生活並沒有直接連結。在這部分,缺乏具體性的利益,有時候過於執著反而會損害國際關係,甚至喪失原本應得的利益。
文:木村幹(神戶大學研究所國際合作研究科教授、NPO法人泛太平洋論壇(Pan-Pacific Forum)理事長,著有《何謂日韓歷史認識問題》、《韓國「權威主義式」體制的確立》、《韓國現代史——總統們的榮光與挫折》等)
當然,即便如此,人偶爾還是會非常執著於過去。例如,即使是過去發生的事,對於身心因而受到重創的人而言,是讓人至今仍深感痛苦的「現在」問題。
所以,經歷過悲劇性事件的當事人會認為,自己原本或許會擁有更加幸福的人生,其機會卻被剝奪了,因而感到忿恨不平,多少想要得到一點補償,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懶人包】點圖了解更多關東大地震朝鮮人集體虐殺事件及相關爭議:
不過,這始終是從過去事件中倖存的當事人,自己得大聲疾呼和積極行動,才得以實現的。然而,當事件逐漸被外界淡忘,時間殘酷地流逝,當事人總有一天都會消失。即使如此,人偶爾還是會有執著於過去的時候,而且大多情況下就算沒有任何具體性的可觀利益可圖。
有關歷史認識的報導結構
那麼,實際上,人會在什麼時候執著於過去呢?下圖顯示的是有關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時發生的朝鮮人虐殺事件是以何種頻率被報導的。
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一是自1923年發生大地震以來,逢1993年、2003年,還有2013年,每隔十年都會出現一定的報導量。因為在日本和韓國各地,都有為在關東大地震時遭到虐殺而犧牲的人們所舉行的追悼活動,媒體本身也會刊登相關的特輯報導。
不過,更重要的是,除了「每十年的紀念」以外,對事件的關注度也受到其他因素牽動。例如,韓國的報導量在2013年達到巔峰是因為正逢關東大地震90週年,而這一年剛好同時發生了日本的相關教科書出現爭議內容的問題。日本的巔峰是17年,在那之前的歷任東京都知事按例會在朝鮮人犠牲者追悼活動上寄送追悼文,但是小池百合子在這一年卻突然取消。
13年,是因為前一年12月第二次安倍政權上台,而且與翌年2月上台的朴槿惠政權之間,針對以慰安婦議題為中心的歷史認識問題予以高度關注的時期。2017年,安倍政權和新上台的進步派的文在寅政權之間,也是雙方糾葛持續加深的一年。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顯然是受到當時日韓關係惡化的影響。
同時,有趣的是在日韓關係加劇惡化的18年和19年,該事件的報導量卻是減少的。理由可以簡單說明,18年以後的日韓關係是聚焦在前徵用工問題,因為同年10月韓國最高法院作出判決而受到矚目。此外,日本政府在翌年7月祭出制裁,實施部份半導體相關原料的出口管制令。也就是說,因這些重大問題的出現,在這個時機點,對於超過90年以上的歷史事件——關東大地震的朝鮮人犠牲者就相對地缺乏關心,而媒體報導也跟著減少。
【延伸閱讀】日本武士切腹真為保尊嚴?「扇子腹」是什麼回事(點圖放大瀏覽):
在當事人缺席的時代也不會終結的歷史議題
顯然地,對於現在的日韓兩國國民而言,在關東大地震時發生的虐殺事件至今即將屆滿100年,能夠揭曉悲劇始末或是尋求救濟的當事人都已經不在世上,因此只有在與歷史教科書的修訂內容或者是取消慰靈活動等的「現在」問題有所連結的時候,該事件才會受到強烈矚目。
反過來說,關於關東大地震的朝鮮人虐殺事件,只要不和「現在」問題產生連結,就意味著正在逐漸形成能夠讓人冷靜地回顧過去事件的時機。與慰安婦或是前徴用工問題不同,在這個即將成為100年以前的歷史議題裡面,已經沒有當事人在世,透過確定判決等的法律途徑,要求繼承也許是當事人應得權利的人——至少在寫這篇文章的階段,也是不存在的。
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關東大地震的朝鮮人虐殺事件的狀況,可以作為其他歷史認識問題的近未來藍圖。在今日的日韓兩國之間,存在著慰安婦或前徴用工等問題,而包括遺族在內的當事人的動向,就成為牽動事態發展的一大要因。然而,這些當事人不久後也會歸於塵土,問題在於那個時候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關東大地震的朝鮮人虐殺事件已經進入此階段。儘管如此,問題依然圍繞在此事件上的各種議論,造成日韓兩國之間的摩擦。換言之,我們身處於當事人缺席的時代,但是在管理該事件的歷史認識問題上顯然是失敗的。如前所述,這樣的狀況之所以產生,起因於「現在」所發生的事件,像是教科書內容的變更或是特定政治家的行動。這一點再度顯示出,我們稱之為「歷史認識問題」的問題,實際上不是在針對過去本身進行議論的問題,而是淪為「現在」的人為問題,受到一些心懷鬼胎而想要利用過去的人所操弄。
【延伸閱讀】戰場上的日本忍者:原來真有上忍與影分身術?跳躍能力勝奧運選手(點圖放大閱讀)▼▼▼
虐殺事件是不能否定的歷史事實
正因為如此,透過改變「現在」,可以改變圍繞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的狀況。要記住,朝鮮人在關東大地震時遭到集體虐殺,已有大量證言和歷史性資料足以佐證,事件本身是不能否定的歷史事實。相關議論依然持續在進行,為的是釐清當時日本政府的公權力介入程度,以及應該如何追究責任,而不是該虐殺事件存在與否。
在殖民統治下,為了自己的生活而來到宗主國的朝鮮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卻遭到疑心疑鬼的當地民眾殘忍殺害,其背景因素是對地震發生4年前的三一運動的記憶猶新。當時的日本人透過1919年爆發的三一運動,知道朝鮮半島的人民並不想要受到日本統治,於是開始擔心害怕朝鮮人是否會趁地震混亂之際群起反抗而以利刃對之。
總之,可以明確地說,遭到虐殺的受害者是無辜犧牲的,姑且不論政府或公權力有無介入,這起慘絕人寰的事件就是由過去的日本人所引起的。正因如此,為了紀念該歷史事件,在關東地區各地設置慰靈碑,並且舉行各種追悼活動,直至今日。
理應把追悼犠牲者視為己任
在華盛頓或是倫敦,為了紀念過去被動員上戰場的殖民地民眾而設置了大型慰靈設施,人民會聚集在那裡,對他們的犧牲和辛勞致上敬意。但是,在日本,類似的慰靈設施或公開的慰靈機會絕對不多。在這層意義上,為關東大地震時的朝鮮人虐殺事件受害者設置的慰靈碑,可以與廣島的韓國人原爆犧牲者慰靈碑、沖繩摩文仁之丘的朝鮮人及台灣人戰亡者慰靈碑並列為珍貴的存在。更重要的是,這些明確針對殖民地民眾而設置的慰靈碑,在首都東京是極其少數的慰靈場所,也提供慰靈的機會。
對於在日本統治朝鮮半島和台灣的時代,那些在悲劇性事件中犠牲的人,或者是被動員為大日本帝國而戰的人,即使撇開事件的法律性質不談,日本人向他們致上敬意、追悼犧牲者是理所當然的事。
正因如此,圍繞在關東大地震的朝鮮人虐殺事件犠牲者的問題,就成為日本人究竟要如何面對自身過去及犧牲者的試金石。正因為沒有韓國政府的介入,法院的判決也不存在,在該歷史事件裡,我們可以負起自己的責任,自由選擇自己的立場。故該選擇的結果,如果因此引起紛擾,也是由我們自身承擔這一切。過去,是否真的能夠讓它成為過去,這個問題還是取決在我們自己身上。
【本文獲「nippon.com」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