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女子世界盃︱全球造星強勢崛起 卻生不逢時注定無「錢」途?
由澳洲和新西蘭歷史性合辦的第九屆女子世界盃昨日(20日)正式揭幕,賽前雖受日前奧克蘭的槍擊事件陰霾影響,但首天比賽的觀眾人數仍創下歷史新高。
女足運動於這屆賽事可謂迎來數十年來最受矚目的一次機遇,不僅近年各國球星人才輩出、賽事觀賞性不斷提高、電視直播增多、媒體關注度上升,連足球遊戲也開始加入女足元素,使得這項運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然而,對這項女子運動而言,這可能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在這兩個均以欖球佔主導的南半球國度,當地不少人在今屆賽事中也化身成女足球迷,並為女子運動躋身體壇中心舞台而感到高興。首日的揭幕戰中,新西蘭隊於奧克蘭伊甸園公園(Eden Park)以1:0戰勝挪威隊,現場有逾42,000 名球迷吶喊助威,打破了東道主國家此前的國際足球賽紀錄。
澳洲方面,悉尼的澳大利亞體育場(Stadium Australia)更有多達75,784名球迷觀看國家隊1:0贏愛爾蘭的比賽,有當地球迷表示:「這場比賽很有觀賞性,節奏明快而激烈,非常好。」,甚至有球迷說:「這將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出色的一屆女足世界盃。」
本屆賽事的一大看點無疑是球星雲集。近年,女足運動可謂人才輩出,仿如「全球造星」,輕易便能數出諸如英格蘭隊的歐國盃冠軍功臣禾殊(Keira Walsh)、澳洲隊的卡爾(Sam Kerr)、美國隊的摩根(Alex Morgan)、西班牙隊的王牌佩迪拉絲(Alexia Putellas)、日本隊的熊谷紗希及「中國女美斯」的王霜等眾多球星。相信單計「捧這些球星場」的球迷也絕不是少數。
其中,要數最受注目的球員必定是東道主之一澳洲的主力球員卡爾,現年29歲的她不僅是該國歷史上的頭號射手,甚至代表澳洲在英皇查理斯的加冕典禮上擔任持旗手。效力英超車路士女足的她,是目前世上最高薪酬的女足球員,相信她有望成為本屆大賽的焦點之一。
另一位是佩迪拉絲,同樣29歲的她是一名中場球員,曾連續兩屆奪得世界最佳球員金球獎,並為球會巴塞隆拿贏得過7次聯賽冠軍和2次歐冠冠軍,被廣泛認為是全球最佳女足運動員。而14億中國球迷最關注的想必是28歲的王霜,這名進攻球員前效力於美國路易斯維爾競技,去年亞洲盃中攻入5球並協助中國隊奪冠,已有兩屆世界盃經驗的她,絕對是中國隊的關鍵球員之一。
除了一眾實力派外,瑞士球員艾莉莎列曼(Alisha Lehmann)、德國球員祖莉白蘭特(Jule Brand)、荷蘭球員雲迪當(Daniëlle van de Donk)等,這些球技與美貌兼備的球員也是球迷寵兒,為賽事增添一些「亮點」。其中,艾莉莎列曼擁金髮碧眼的精緻臉孔,仿如一個真人版芭比娃娃,Instagram追隨者數目更達1,364萬,相當驚人。
媲美男足 過去幾年「叫好叫座」
一向以來,足球運動均予人「男士專屬」之感,但近年隨着世界各地女性球員和觀眾人數的大幅增加,這項女子運動的地位更加突出。去年,歐洲3場最多球迷入場的足球比賽均是女子足球賽事,包括女子歐聯4強首回合巴塞隆拿對禾夫斯堡、女子歐聯8強次回合巴塞隆拿對皇家馬德里,以及女子歐國盃決賽英格蘭對德國,平均每場有9萬名觀眾。
其中,去年英國舉行的歐洲國家盃的空前成功是一大關鍵因素。作為足球狂熱國度,英國擁有龐大球迷基礎和足球文化底蘊,加上商業足球的經營能力,造就了一次相當成功的決賽周,球場內外以至全國氣氛一流,為本地和海外球迷留下難忘體驗。這使得女子足球不論是入場人數、轉播收視率、球迷數量以至商品銷售,均出現爆炸式增長。
舉例,長年以男足為主導的足球遊戲近年也開始加入女足元素。例如,「FIFA 23」便創造了許多創舉,包括納入女子足球隊,卡爾成為遊戲封面人物,還有卡塔爾世界盃和紐澳女子世界盃的遊戲模式等,這些也是令球迷耳目一新的變化。
這屆賽事女足的強勢崛起,還體現在參賽隊伍將從24支增加到32支,使得澳洲和新西蘭在內的8個國家能首次參與世界盃。由於國際足協(FIFA)的目標是全球20 億觀眾和150萬入場觀眾,這也很可能是規模最大的一屆世界盃。2019年在法國舉行的一屆,當年的全球電視觀眾人數僅為11 億人,可見主辦單位的預期增幅十分樂觀。
另據Omdia最新的分析顯示,FIFA女足世界盃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女子比賽,單計媒體版權收入就將帶來高達1億美元(約7.82億港元)的收入。
澳紐乏叫座力、足球賽「泛濫」,還有...?
雖說女子足球如今發展至史無前例的新高度,理應為這項運動的成績感到鼓舞。然而,無論是本屆賽事以至女足的長遠發展依然未許樂觀。
首先,在體育狂熱的澳洲,有着卡爾這樣家喻戶曉的球員,與本國有關的比賽門票早在幾個月前就已售罄;但鄰國新西蘭對賽事的入場需求較低,許多賽事的門票仍有剩餘。而澳紐位處偏遠的南半球,對許多來自傳統足球強國的歐美和拉美國家的球迷而言,前往這兩個國家觀賽似乎有點「偏遠」,這也許也是不利的因素之一。
有分析認為,澳紐位處偏遠的南半球,歐洲和美國大型媒體市場難以承受的時差、轉播權問題在最後一刻出現的爭執,以至贊助商協議遲遲未能達成,皆使得這項賽事錯失了發展宣傳和進一步推廣的良機。聯合利華(Unilever)、麥當勞、安海斯-布希英博集團(AB InBev)等大型贊助商只是在近月才對賽事作出贊助承諾,使得主辦單位難以早作規劃部署。
雖然,前英格蘭女足國腳卡妮(Karen Carney)認為:「即使前期準備工作並不完美......但大型賽事確實可以將一次性球迷變成習慣性球迷,這對女子足球運動的發展只會有好處。」但M&C Saatchi Sport and Entertainment 女性體育負責人珍妮米頓(Jenny Mitton)指出,國際足協沒有給賽事足夠的機會來推銷自己,確實令人失望。
另一個讓正在蓬勃發展的女足看起來有點生不逢時的是,近年足球界市場化泛濫的問題越見嚴重,大大小小的比賽陸續出現,例如歐洲國家聯賽、歐協聯、世界各地的賽前熱身賽,甚至有提議世界盃改成兩年一度等。林林總總的賽事經已有點讓許多球迷感到有點吃不消,部份人甚至對某些賽事直接作放棄的狀態,情況如同「雞肋」,這對越發精彩的女足賽事顯然絕對不會是個好消息。
最後就是,據分析公司 GlobalData 的估計,今屆女足世界盃將為國際足協帶來逾3 億美元(約23.45億港元)的贊助收入,惟仍較去年卡塔爾的男足世界盃的63 億美元(約492.45億港元)總收入相距甚遠;媒體版權收入也僅及男足的約2%。儘管觀看女足比賽的人數近年的確有所上升,惟許多情況下這些賽事均是免費播放,多少反映了這項運動今天依然缺少了足夠的商業價值,與男足的差距仍有待進一步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