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重振經濟,最大的阻礙或許是韓國
5月18日,綜合日本《讀賣新聞》等多家日媒報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當日在首相官邸舉行與海外大型晶片製造商的經營高層的見面會,要求這些公司能夠增加對日本的積極投資,擴大與日企的合作。日本的這一舉動顯示了希望借助晶片行業走出「失去的三十年」的雄心。但在韓國晶片企業壟斷世界七成以上市場的情況下,日本重振晶片行業的嘗試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和風險,甚至這個計畫開始之前就可能面臨夭折的風險。
1、 日本二戰後經濟興衰與晶片行業息息相關
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帶來了巨大財富與機遇。如第一次科技革命中的英國,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使日本真正迎來經濟騰飛的則是第一次資訊技術革命——1971年,美國英特爾公司率先推出了8位元微處理器4004,將相當於佔據了一整個房間的ENIAC的計算能力集成到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晶片中,而且售價也只要60美元。同年,Garrett AiResearch和德州儀器也各自推出了微處理器CADC和TMS1000。處理器的小型化與廉價化使得以往體積龐大、耗資巨大的,只能為企業服務的電腦開始走進個人微型電腦(簡稱微機或PC,Personal Computer)時代。
第一個吃螃蟹的,是日本的Sord電腦公司。這家1970年新成立的電子企業隨着第一個通用微處理器Intel 8080的面世,在1974年設計、改進並推出了SMP80/X開啟了全球PC的歷史。時至今日,PC已經成為日常司空見慣的辦公、家用產品,僅在2021到2022年兩年間,含個人平板PC在內,全球出貨量就達到了約9.34億台。
正是因為日本企業抓住了晶片小型化的機遇,趕上了消費級電子產品市場大爆發的時代紅利,將美國企業幾乎趕出了市場,將晶片行業變成了自己的後花園。如1981年,美國AMD淨利潤下降2/3,國家半導體虧損1100萬美元。第二年,英特爾被逼裁掉2000名員工。1985年英特爾宣佈退出DRAM存儲業務,與日本企業的競爭讓它虧掉了1.73億美元,是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如果不是IBM施以援手,購買了英特爾12%的債券保證現金流,這家晶片巨頭很可能會倒閉或者被收購,美國資訊產業史可能因此改寫。
此時日本經濟展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增長,以至於在上世紀70、80年代讓當時的日本人產生了「買下美國」以改變日本經濟巨人、政治侏儒的窘態。當時甚至有「賣掉半個東京的地產,就足夠買下整個美國」的說法流傳。
美國為了扭轉這一情況,對日本進行了大量的打壓,包括如今的美國總統拜登,前總統老布殊等許多美國政要在當時積極呼籲打擊日本製造,甚至有美國國會議員在國會山前當中砸毀日本產品。1986年春,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認定日本唯讀記憶體傾銷;9月,《美日半導體協議》簽署,日本被要求開放半導體市場,保證5年內國外公司獲得20%市場份額;不久,對日本出口的3億美元晶片徵收100%懲罰性關稅;否決富士通收購仙童半導體公司。
儘管在美國的打壓下日本被迫吐出了70%的市場,但美國本土晶片企業此時早已元氣大傷,矽谷的企業超過七成退出了半導體存儲晶片行業,無力吞下日本吐出來的這塊肉,市場仍然牢牢掌握在日本人手中。假以時日,質優價廉的日本產品重新統治美國市場幾乎是順理成章的,畢竟在全球半導體晶片產業鏈上,日本還是一支難以替代的力量。
2、 在美國扶持下,韓國掏空了日本晶片產業的根基
但關鍵時刻,韓國三星集團的介入,讓日本晶片產業失去了重新崛起的可能。
1986年前後,韓國DRAM趁機起步,但體量猶如蹣跚學步的嬰兒,在全球半導體晶片業毫無存在感。但1990年代三星掌門人李健熙巧妙利用美國人打壓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機會,派出強大的公關團隊遊說克林頓政府:「如果三星無法正常製造晶片,日本企業佔據市場的趨勢將更加明顯,競爭者的減少將進一步抬高美國企業購入晶片的價格,對於美國企業將更加不利。」
三星加入戰團並主動站隊美國後,美國人開始在政策上大力扶持韓國企業,打壓日本企業。如美國人僅向三星收取了0.74%的反傾銷稅,日本最高則被收取100%反傾銷稅。同時,韓國三星的DRAM「雙向型資料通選方案」獲得美國半導體標準化委員會認可,成為與微處理器匹配的記憶體,日本則被排除在外。這樣,三星順利搭上微處理器推動的個人電腦時代快車,而日本企業則成了被趕下經濟快車的受害者,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時代拋棄、淘汰、遺忘。
三星抱上美國的大腿,讓原本難以替代的日本人一下子變的可有可無,等於從背後給了日本一刀,讓日本徹底出局。一拉一踩之間使得日韓兩國的晶片企業命運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這並非是產業轉移的結果,因為日本的半導體晶片企業並沒有向韓國遷移生產線,而是直接被替代。美國人實際上聯手韓國,重組了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將日本人從供應鏈上抹去,使一支在全球看起來不可或缺的產業力量消失得乾乾淨淨。
作為日本經濟支柱之一,晶片產業的垮塌成為了日本陷入過去「失去的三十年」中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對比之下,同時代的韓國卻憑藉晶片產業續寫了自己經濟上的「漢江奇跡」,時至今日仍然統治了全球七成以上的DRAM晶片市場。
3、 日本要走出「失去的三十年」,必須重振晶片市場
隨着全球經濟的放緩,世界各國都在熱切的盼望着下一個經濟增長點可以拉動全球經濟,為世界再次帶來繁榮。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人工智慧的高速發展使得人類獲得了比以往更強的處理大資料的能力,強大的算力與資訊處理能力使得「萬物皆可互聯」的物聯網時代真正有了落地的可能。可以預見的是,越來越多接入物聯網的智慧設備對晶片的需求會成指數級上升,而晶片市場將會成為新的強勁的經濟增長點,誰能抓住這個機會,就能贏得未來數十年的繁榮。
日本政府顯然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這才有了前文中提到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要求海外大型晶片製造公司增加對日本的積極投資、擴大與日企合作的新聞。
從日本國內的情況來看,日本要走出長期低迷的經濟環境,就必須投入到晶片製造這一未來經濟風口中。同時,晶片行業屬於知識密集型行業,對勞動力的品質而非數量有較高的要求。對於長期受困於少子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但國民教育水準在全球名列前茅的日本來說,幾乎就是量身定制的。
同時,日本在人口逐步萎縮後,即便僅僅是要保持現有的經濟體量,也必須讓國內行業轉向附加值更高的產業,以提高單位勞動力生產值的方式維持經濟總量不變。此外,日本的拳頭產業汽車製造在新時代,受到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車的擠壓,以及受到燃油車在全球退市時間表的負面預期影響,日本也必須加速產業轉型,避免坐吃山空。晶片行業的附加值極高,完全符合日本未來發展的要求。
進一步講,日本歷年來一直追求提高本國政治地位,讓日本獲得與經濟地位相匹配的政治地位,這在日本經濟最鼎盛的時候都沒有完全做到,如果日本經濟沒能抓住此次晶片行業的機會,經濟進一步萎縮的日本,則其政治正常化幾十年的努力基本會全部化為泡影。
4、 日本絕佳的機會面前,韓國成了最大的絆腳石
如今,在中國政府對美國美光公司加大制裁的大背景下,曾佔據全球市DRAM晶片場四分之一的美光公司將失去其第二大市場。一鯨落,萬物生,對於已經多年被韓國統治的晶片市場來說,這將是追趕者們難得的機會。
同時,美國也早已不滿晶片市場被韓國佔去七成以上,不管是前總統特朗普還是現總統拜登,都在想盡辦法夯實國內產業,重新控制晶片產業就是其佈局的重要一環。從目前各方得到的消息來看,美國是不會允許韓國企業吞掉美光在華的市場份額的。
歷史再一次重演,而這一次日本和韓國的位置被調換了。如果日本可以效仿當初韓國三星的做法,遊說美國,讓日本企業替代韓國企業的部分晶片市場,那麼日本就正式拿到了未來數十年高速經濟增長列車的車票。
更重要的是,在經濟上一定程度削弱韓國,對日本來說也是其實現政治正常化的重要助力。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出發,一個強大的韓國就會成為日本參與歐亞經濟迴圈的攔路虎。
同時,在美國打造的太平洋體系中,日本和韓國也是直接競爭的關係,誰對美國更加重要,誰就能在日韓之間的博弈中得到美國的支持。而在日美韓三國的體系中,得到美國的支持就意味著完全的勝利。日本必須讓自己變得對美國更加不可或缺,才能在日美之間的博弈中拿出更多的籌碼,換取美國進一步放鬆對日本的管控,才能更加靠近自己國家正常化的長遠目標。
但韓國絕不會給日本這樣的機會。儘管尹錫悅表現出了強烈的親日信號,但其暴跌的國內支持度說明韓國在民意基礎上不具備與日本和解的可能,加上雙方還有領土糾紛,歷史問題,以及汽車等許多其它行業的直接經濟競爭,韓國絕不可能將晶片市場讓給日本企業。因此儘管相岸田文雄邀請了韓國的三星和現代集團(前者在全球DRAM晶片市場占比達到41.3%,後者旗下品牌安國海力士佔比28.2%,),但韓國整體反映非常冷淡。從歷史上看,韓國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對日本都保持著相當的距離,加之韓國國內現在高漲的民粹主義氣氛,使得雙方的合作前景異常慘澹,即便是如今最為親日的尹錫悅,也不能冒著得罪國內財閥的風險,讓日本企業替代部分韓國企業的市場。
對日本來說,要走出「失去的三十年」,要為國家正常化贏得籌碼,就必須面對韓國的阻擊,而日本的未來就取決於日本是否能衝破韓國的阻攔。
此文作者為清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