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習近平首訪之地:中亞地區成中俄美新角力點?
自去年阿富汗變天,到今年烏克蘭戰事全面爆發,中亞這片素來缺少國際關注的地區正處於暴風圈之中。不過,中亞必然是本週的「風頭躉」——哈薩克將作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疫情兩年多以來首次外訪之目的地,習近平並預計於烏茲別克的上合峰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
隨着俄羅斯因烏克蘭戰爭受西方極限制裁,經濟風險外溢波及中亞國家,這片連接歐亞、資源豐富的土地成為中、美、俄三大國「必爭之地」,政治上維持中立的挑戰與日俱增。
俄羅斯2月底對烏克蘭展開軍事動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與俄羅斯及中國的對抗,在中亞區內明顯增加,主要見諸於信息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於2月28日以「C5+1」的形式在網上召開一次高級別會議,試圖說服中亞五國改變政治立場,向美國靠攏,然而中亞國家似乎不買賬。
不過,外界普遍認為中亞五國都不樂見烏克蘭戰爭,既沒有表明支持俄羅斯,也沒有任何一國承認烏東頓涅茲克及盧甘斯克為獨立主權。而且,隨着西方對俄施加極限制裁,實質的經濟問題已開始波及一眾中亞國家,使她們不得不開拓其他貿易及運輸渠道。正如吉爾吉斯前經濟部長烏梅塔利耶夫(Emil Umetaliev)表示:「我們國家作為歐亞經濟聯盟的成員將會受損。我們依賴俄羅斯日漸縮小的經濟,這將尤其損害中小企業。」
美國趁烏克蘭亂局拉攏中亞
美國固然是欲撬動中亞的第一大國。俄羅斯中亞問題專家普拉托夫(Vladimir Platov)分析,華盛頓正試圖在中亞開闢對抗俄、中的「第二戰線」。他指出,西方國家無法掩飾他們的挑釁政策是基於美國與南亞傳統夥伴關係明顯退化而造成的,這迫使華府尋求在全球能源巿場、控制貿易路線等問題上與中亞主要國家合作。此外,美國需要就在伊拉克及敘利亞的存在取得區內一定支持。加上由於美國難以在伊拉克及海灣國家設立新的軍事基地,華府需要在中亞地區物色軍事新錨點。
普拉托夫續指,美國因此一直利用非政府組織、媒體及美國情報部門的助力,在這些地區及錨點煽動衝突、增加區內的安全壓力,從而對抗俄羅斯及中國。然而,過去境內曾設有美軍基地的吉爾吉斯及烏茲別克,似乎亦不欲讓美國重設基地。吉爾吉斯總統賈帕羅夫(Sadyr Japarov)於去年10月表明,該國國內已設一個俄羅斯軍事基地,因此拒絕建設美國軍事基地的想法:「我們不想在領土上建立兩個基地,與有影響力的國家玩貓捉老鼠。」
隨着美國撤出阿富汗,專家都認為華府需要在中亞地區重新部署,目前C5+1的概念雖好,但仍薄弱。何況,中國亦不甘示弱,今年6月中國外長王毅到訪哈薩克出席「中國+中亞」(C+C5)外長峰會,翌月,王毅再次出訪中亞,先後訪問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及塔吉克。
從地緣上,美國作為中亞國家的一個「遠親」,影響力固然難及中俄兩個「近鄰」。
中國的區內部署
誠然,過去十年中國的影響力在中亞區內愈見明顯,「一帶一路」項目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中亞正是腹地,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途經中亞五國,再經中東進入歐洲巴爾幹半島。這也是中國在亞歐陸路上對俄羅斯採取的平衡戰略。
今年初的北京冬奧會,中亞五國領導人都出席開幕式,並於北京會晤了國家主席習近平,亦如外界今年初的傳聞,習近平鐵定於今年秋季訪問中亞國家,出訪哈薩克再轉赴烏茲別克出席上合峰會。
另一方面,中國是土庫曼天然氣的「超級大客」,雙邊在北京敲定了建設第四條由土庫曼直輸中國的天然氣管道。吉爾吉斯及烏茲別克領導人訪京期間,亦與北京方面討論了興建由新疆經吉爾吉斯到烏茲別克的鐵路項目,由於吉爾吉斯國內對於鐵路路軌使用中國還是俄羅斯標準、鐵路路線等仍有分歧,儘管這個項目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提出,但一直未有進展。
今年一月適逢是中亞五國與中國建交的三十周年,其時五國剛剛從蘇聯獨立。經濟機會成為中亞國家致力尋求與中國建立更緊密關係的主要驅動力。對北京來說,優先考慮是從這片地區獲取多的能源資源和過境通道。美國國際發展實驗室(AidData)今年初發表的研究報告《權力走廊》(Corridors of Power)指出,近二十年來,中國政府向中亞及南亞地區提供了1,270億美元的財政援助,當中以巴基斯坦及中亞國家最多:單是哈薩克已吸引了26%(相當於330億美元)北京的財政援助,主要投資於天然氣管道項目;其次就是土庫曼,獲得中方融資金額達90億美元。
不論如何,中國與中亞國家的經貿及物流合作只會與日俱增。俄羅斯中亞問題學者庫爾托夫(Azhdar Kurtov)說,中國在中亞推動的一帶一路與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中亞戰略有時矛盾,但中國在中亞的活動仍愈來愈活躍:「與過去比較含蓄的做法不同,中國現在於當地的活動變得愈來愈堅決、果斷和公開。這可從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踐中看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