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限制危及香港航空樞紐「世一」地位?
在香港政府實施更嚴格的防疫限制,空運運力進一步受限,物流成本恐在未來數週內飆漲40%,水果進口成本上漲10%。有日本料理餐廳負責人表明,基於來貨價不斷上漲,已停止進口部分日本刺身。更嚴格的防疫限制措施更恐波及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本月12日已預料,進一步收緊空運措施後,部分貨品將無法來港,並稱政府收緊一些空運措施的後果很快就會顯現,首當其衝是新鮮物品、電子產品及藥品供應,又預告「很快會見到貨品會變得很貴,或者有一些是買不到」,包括日本餐廳的新鮮食品。
而在本周起,上述收緊空運措施的影響開始浮現,新鮮食材如刺身及水果的來貨價已逐步上漲。香港貨運物流業協會主席劉浩然日前表示,港府祭出收緊措施將使物流成本價增加3至4成,影響範圍包括肉類、海鮮、水果及電子零件等,且預計該成本將轉嫁給消費者。而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則表示,日本、歐洲、澳洲及東南亞的來貨均受到影響,預料價格上漲情況仍會持續一段時間。
進口水果店:影響尚待時間浮現
經營進口新鮮生果的水果博士Dr Fruits 負責人楊先生向《香港01》表示,這次Omicron疫情對他們的生意影響是本港幾波疫情以來最大的一次,他說:「畢竟正值農曆新年旺季前後,對我們的經營打擊因而也最大。」他指出,由於其店舖的新鮮貨品大多也是空運來的,尤其是日本奈良的士多啤梨等新鮮進口水果現在來貨少了,主要因為空運成本上升。
楊先生又指:「政府最新還收緊了貨機轉機的安排,唯相關的影響尚待時間才能浮現。」不過,他指出自疫情以來,空運的運費經已增加了三至四成,加重了經營成本。
至於疫情對生意的影響,他坦言本身對這段期間業務的期望也不大,而且也不敢去估計所受的損失。他無奈表示:「我們明白政府做決策時有他們的整體考慮,我們做生意的也只能在艱難的環境中,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
楊先生向記者坦言,自疫情以來業務的經營受到一定影響,但他補充:「幸而食物在任何時間都是必需品,需求始終存在,只是坊間也有很多不同的水果選擇,所謂『豐儉由人』,客人們在這兩年也傾向謹慎消費。」
港航空樞紐地位或被取代?
撇除食品、貨物短缺的影響,或許更多人會關心收緊措施或影響香港航空貨運的地位和角色。正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表示,香港航空貨運過去一年做得非常好,首11月是460萬噸,已超越2020年全年的450萬噸,因此不同意進一步收緊航空限制,反問質詢她的議員:「香港一直全世界貨運樞紐第一,大家係咪忍心摧毀這個行業?」
的確,事件不僅影響香港本地短期貨物進出口情況,香港航空貨運的地位和角色並非完全無可取代,收緊措施長遠或迫使航空貨運業尋找替代地點。例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點樞紐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貨運量去年實現新突破。去年,該機場已實現累計貨郵吞吐量超200萬噸,較2010年翻了一倍,其中國際及地區貨郵吞吐量同比增幅超過20%。白雲機場正大力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預計到2025年,白雲機場貨郵保障能力將接近400萬噸,與本港的運量進一步接近。
有分析亦指,雖然香港國際貨運樞紐地位或許不易發生根本改變,但作為內地轉口貿易樞紐的重要性卻逐漸減弱。此外,作為中美戰略博弈中的重要支點,與美國貿易關係的降溫將削弱作為內地經美國轉口樞紐的作用,以及和廣州、深圳、海南之間的競爭等。由此可見,香港航空樞紐的地位並非牢不可破。
恒生大學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黃惠虹副教授向《香港01》表示,香港在國際航空貨運扮演兩個角色,樞紐和大灣區以至全中國的門戶。她認為:「收緊檢疫安排的確會對運力短暫有所影響,因貨格上升、需求下降會令一些運力轉移到其他地方。」
不過,她指出同時需要考慮地區對貨運的需求量是否夠大,如美國和香港對此方面需求大,影響相對上會小一些。她解釋:「香港作為中轉港、大灣區以至全中國的門戶,有航空公司停飛可能、受限只會令客戶選擇少一些而已。」
黃惠虹指出,對於香港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地位的影響,上述的措施並非香港機場唯一面對的問題。她表示:「香港原本連續十年(空中)貨運全球第一,在疫情下才被美國取代,原因是香港機場的運力經已爆滿,變成超負荷,導致空運價格太昂貴,失去競爭力。」
她認為長遠而言,未來三跑的興建或有望真正解決樞紐危機,唯也需數年時間,屆時有望吸引更多客機來港,讓航空業界、貨運物流、客戶等有更多選擇。她補充:「航空業畢竟需要做網絡(network)及增值(multiplier),希望增建三跑能多加一些航點,令香港機場有更多吸引力。」她希望未來隨着三跑的興建,配合大灣區各地機場合作分工,能在航空業方面做出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