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浸食肆」興起? 泰國颱風下陷三重夾擊
本港周末受到「獅子山」吹襲,而過去兩周,泰國亦廣受颱風影響,不僅豪雨連場,還造成洪水氾濫。中部、北部和東北共32個府遭受洪水肆虐,至今造成至少9人死亡、接近30萬戶受到影響,當地近日處處興起山「水浸食肆」,是「新商機」還是泰國人迫不得已下苦中作樂?
由於水浸情況久未消退,當地有不少食肆索性在洪水下繼續經營。期間若遇上有船隻經過,造成波浪的話食客還得站在椅子上,有民眾無奈戲稱自己「在衝浪」。
在曼谷北部暖武里府經營古董咖啡的Titiporn Jutimanon,原以為洪水會終結早已因疫情而奄奄一息的食肆生意。然而,其店舖在水浸下不僅沒有關門大吉,還因為不少民眾樂於在水浸的情況下用餐,以及在因受船隻經過而引起的海浪衝擊的「苦中作樂」,迎來意想不到的商機。他坦言:「顧客真的很喜歡海浪,我原以為的一場危機變成了發展機遇。」
類似的情況在不少泰國受災地區也有發生,相關的影片更被人放到社交媒體上瘋傳。或許有人會以為泰國人性格樂天,才會在水災時不忘自娛一番,但其實當地經濟早已在近期的疫情下遭到無情的打擊,在洪水下繼續營業其實只是迫不得已。
是次洪災波及的範圍十分廣,也令不少泰國人憶起2011年的「數十年一遇洪災」。有受災民眾表示:「我經歷過2011年的大水災,我還準備好沙包要保護我的店,但卻完全沒有用。」
日前,由於泰國政府緊急讓上游水庫洩洪,曼谷市長更警告湄南河未來幾天水位可能上漲,呼籲住在沿岸的社區注意水浸情況,並指當地政府已備妥抽水機、沙包和救援物資,以應對可能的淹水狀況。
「不會重演2011年歷史」
泰國近年最嚴重的一次水災要算2011年一次,當時全國三分二的府均受洪水影響,造成逾500人身亡,200多萬人受災,當局指水災導致多達1000億泰銖(約230億港元)損失,佔GDP逾1%,各界憂慮今次水災會重演當年悲劇。泰國因適逢雨季與熱帶低氣壓侵襲,上月底北部、東北部和中部開始陷入嚴重洪災,總理巴育(Prayut Chan-o-cha)早前親自到現場勘災,表示政府無法完全解決每年水淹的問題,但會儘快將補助發給災民。
內政部長阿努彭(Anupong Paojinda)亦重申,政府已準備好儲水系統和防災物資。多個智庫則發布報告指出,目前幾個主要水壩的水位還沒有2011年那麼高,且排水系統效能也較10年前改善許多,因此不太可能重蹈2011年的覆轍。
話雖如此,是次水災影響的不單是民生,還衝擊當地名勝古蹟,如泰國中部大城府(Ayutthaya)湄南河和華富里河沿岸的歷史遺跡也遭受暴雨影響,工人們正在緊急建設防洪設施。主管文化遺跡的泰國美術部指出,多個古廟已做好防洪準備,包括柴瓦塔那蘭寺(Wat Chai Wattanaram),其他幾個地點的準備也已於上月底完成。
此外,洪水又威脅當地供應鏈,部份工廠因水浸被迫暫時停工停產,如泰國東部北欖府(Samut Prakan)挽蒲工業區(Bangpoo Industrial Estate)面臨淹水。該工業區約有300間工廠,因洪水令周圍交通也陷入停滯。雖然大多數工廠未被洪水破壞,惟許多公司車輛、貨車因水浸死火阻塞交通,部份工人受困只好在廠內過夜。
三重夾擊、禍不單行…
無可否認,今次「水浸食肆」興起的現象只不過是泰國人的無奈悲歌。自疫情以來,當地經濟早已飽受影響。渣打銀行最近的報告指出,當地旅遊業至少需要三年時間才能回復至疫情前的水平,意味這個依賴旅遊業的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未來兩年的經濟增長仍相當疲弱。
當地民眾原本寄望10月解封加上中國內地十一長假,讓接種兩劑疫苗的旅客免隔離可以迎來經濟的復甦。然而,9月以來的疫情反彈,如今開放國境顯然絕不明智。泰國民眾的防疫意識和配合度雖然也很高,無論是佩帶口罩和禁止營業的要求基本都會遵從,惟當地的新冠確診數依然居高不下。泰國自今年7月起至,每日新增確診宗數仍維持在過萬宗。
疫情肆虐引起民眾對巴育政府不滿,由7月下旬開始曼谷不斷爆發街頭抗爭,至今未間斷,有時更惡化成警民衝突,警方多次出動水砲車和催淚彈驅離示威者。政治上的不穩定因素還有不滿巴育,王室預算、政府財政透明度,以及採購中國科興疫苗的爭議等等。近期,泰國政府的防疫政策經常出現協調和溝通不足的情況,政策朝令夕改,讓民眾無所適從,對政府之不滿日增。
如今,泰國各地水災雖未造成像2011年的大量傷亡,惟影響的家庭眾多、造成的經濟損失亦不容小看,勢必讓泰國民眾的生活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