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匈雙國誌・下】從共主王朝、戰時奧援到歐盟雙煞
「匈牙利和波蘭是一雙永恆的橡樹。它們各自長出互相分離、截然不同的樹幹。但是,其根部散布在無垠的地面,相互纏結交織。一棵樹的存在和活力,就是另一棵樹維持生命及健康的前提。」波蘭思想家Stanisław Worcell在1849年創作這喻句,比擬兩國的友情。
在波蘭的波茲南(Poznań)和匈牙利的焦爾(Győr),每年的*3月23日─波蘭及匈牙利之間的法定友誼日─都會舉辦紀念兩國長久友誼的慶典盛宴。**「比哥斯」和「古拉希」是必備菜式,既代表兩國中古獵牧文明高度相似的特徵,也寄託着纏繞其中的國際情誼。
*2007年3月12日,匈牙利國會通過將每年3月23日訂為「匈牙利-波蘭友誼日」。四日後,波蘭國會通過相同法案。雙方以立法形式確立兩國友誼,過程中皆沒反對票,反映兩國政治精英高度重視雙方關係。
**波蘭有一道國菜叫作「比哥斯」(Bigos,又稱獵人燉肉),相傳是中世紀時波蘭鄉下狩獵家庭過完聖誕節後,將剩下的山豬肉、牛肉、兔肉、酸菜及野菇等燉成的一鍋雜菜肉,與更為人熟悉的匈牙利燉肉「古拉希」(Goulash)相似。「古拉希」是古代匈牙利草原上馬扎爾人的主食,酸甜可口,因為可迅速補充體力,因此成為牧民的日常主菜。
兩國人民各自有傳統諺語來形容彼此的忠實友誼:波蘭人那句為「Polak, Węgier dwa bratanki」,意指波蘭人與匈牙利人是表兄弟;匈牙利人那句是「Lengyel magyar két jó barát,együtt harcol s issza borát」,意譯是波蘭和匈牙利友誼永固,有交一齊打,有酒一齊飲。
匈牙利語和波蘭語分屬不同語系,前者為烏拉語系(Uralic),相似語言是北方的芬蘭語和愛沙尼亞語;後者則屬西斯拉夫語系(West Slavic),與東鄰的俄羅斯、烏克蘭和白羅斯等斯拉夫民族顯然更加親近。兩國擁有截然不同的語言,卻有着與對方稱兄道弟的傳統諺語。
在歷史上來看,波蘭和匈牙利歷史的黃金交叉點,可能要數到十四世紀開啟匈牙利王國全盛期的拉約什一世(Louis I of Hungary)。當時,匈牙利王國國土廣大,分抵亞得里亞海、波羅的海及黑海。恰恰鄰近波蘭王國國王、拉約什一世的舅舅卡西米爾三世(Casimir III)去世絕嗣,拉約什一世經父輩所商定的王朝貴族協議入主波蘭,共治波匈兩國。拉約什一世對波蘭民情無甚了解,缺乏整頓波蘭的魄力和決心。波蘭王國在拉約什一世治下無甚出色的歷史成就。然而,其歷史意義在於,及後拉約什一世的兩個女兒分別繼任為匈牙利王國和波蘭王國的女王。這一契合,成為日後兩國深厚情誼歷史之濫觴。
「我們或許可從歷史中尋找原因。但我由衷覺得,這確實難以用一種邏輯去解釋兩國情誼。你或可以這樣想,我們匈牙利人天性上就是喜歡波蘭人,反之亦然。」匈牙利歷史學家拉格齊(Gábor Lagzi)說。
兩國人民交心 非局限在上流階層
也許,兩國的默契就是這般渾然天成。正如拉格齊所言,其友誼難以被外人所理解,因為當中充滿着很多無法量化的因素。更可貴的是,這種「難以用邏輯解釋」的友誼,並不限於上流王室貴族,同樣存在於普羅階層。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蘭加入英、美等同盟國的陣營,匈牙利則站在德國納粹、意大利法西斯的軸心國陣線。可是,戰爭期間兩國沒有勢成水火,反而「暗渡陳倉」。納粹在1939年佔領波蘭,匈牙利雖已歸邊德國,匈牙利政府暗中向受納粹迫害的波蘭人伸出友誼之手,接收超過十萬名波蘭難民。
當納粹當局得悉匈牙利人暗中收留波蘭難民後,認為匈牙利是在背叛軸心國盟友(更關鍵是匈牙利收留了很多波蘭猶太人,這惹來納粹更大不滿),於是對匈牙利實行報復性佔領。1944年初,希特拉啟動瑪格雷特作戰計劃(Operation Margarethe)進駐匈牙利。直至1945年軸心國聯盟宣布投降,匈牙利的主權領土才回歸至1938年的情況。二戰結束後不久,波蘭和匈牙利幾乎同一時間由當地共產黨取得專政權力,成立人民共和國,加入共產主義陣營,雙雙成為由前蘇聯所支配的衛星國。
中東歐甫進入共產黨時代,社會一直躁動不安。終於到了1956年,匈牙利民眾打響第一槍,爆發抗蘇革命,史稱「匈牙利十月事件」。匈牙利人組建民兵隊伍企圖奪取政權,最終遭蘇聯軍隊血腥鎮壓,數千名匈牙利人在衝突中死亡,接近二十萬民眾逃離匈牙利,成為難民。
這場血腥革命,是時候輪到波蘭人報答匈牙利人在二戰期間給予的恩情。雖然,當時同屬共產主義陣營的波蘭沒法像二戰時匈牙利人一樣,容許有足夠主事權及能力接收大批流亡難民。然而,匈牙利革命由始至終獲得波蘭人積極響應,波蘭各地民眾紛紛經由公路、鐵路等運輸方式跨國(波匈並不接壤,需經比鄰的捷克斯洛伐克)向匈牙利人提供藥物、新鮮血液、糧食等救援物資。
許多城鄉家庭都在家門口掛上匈牙利國旗,以示與匈牙利人站在同一陣線。波蘭首都華沙現在仍懸掛着一塊紀念1956年兩國團結一致抵抗蘇聯霸權的匾額。
合組融入西歐 意識形態漸離主流
到了今日,中東歐早已變天,波蘭和匈牙利以另一種國際聯盟方式繼續在世界舞台爭取屬於自己的一席位。波蘭和匈牙利與捷克和斯洛伐克合組維謝格拉德集團(Visegrad Group)。維謝格拉德成員國皆有相似的近代歷史背景:皆為前蘇聯衛星國、東歐劇變後一同放棄共產主義、重新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同為北約成員國、同在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
數世紀以來,無論政治格局如何變卦,兩國始終同仇敵愾。在今天右翼民粹之氣日盛的歐洲,也不知不覺地結盟,衝擊以西北歐為首的歐盟主流。但始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波匈同盟在當今疫情下的歐洲政治,竟發揮出比想像中巨大得多的協同效應。
(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43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2月7日)《從共主王朝、戰時奧援到歐盟雙煞》。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